第四集 第十七章不疯魔,不成活(2/2)

现在孙茹明白了,原来真心喜欢一个人,是计较不了那幺多的。

能遇上一个象易青这样的男人,哪怕是只分到一半来爱,又有什幺关系呢?

……

“cut!good!这条过!好了,今天大家辛苦了!”易青在那边拿着扩音器,喜洋洋的道:“今天大家都很棒!你们是最了不起的!我易青谢谢大家!收工吧!”

“谢-谢-导-演!”所有的剧组成员,包括两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影帝,一向从四面八方向着易青微微鞠了一个躬,笑呵呵的道了谢谢,然后劈里啪啦的大家一起拍着巴掌,收工了!

易青伸了个懒腰,喝了口冰糖凉茶润了润累了一天的嗓子,笑着回头向孙茹和依依走去。

孙茹和依依对望了一眼,会心一笑,挽着手一起迎了上去。

工作的日子,时间总是过的飞快,十月在指缝中溜走了,十一月在易青和梁超伟、梁佳辉、依依的反复琢磨、研究、争论、争执甚至争吵中过去了。

戏已经拍了一大半,香港的天气越发冷了。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20年的圣诞节来到了。

香港过圣诞的气氛非常浓郁,市民这几天都放假,满街都是shop的人群,小孩子都穿着新衣服,带着圣诞老人的小红帽子。

在这样的节日里,恐怕只有易青和他的剧组成员们,还在为了新戏能在春节档前向全港及全大陆公映而努力工作着。

平安夜的晚上,劳累了一天的《潜龙于渊》剧组成员们,收工后正在整理各自部门的器材。

忽然,灯光组最大的平光灯唰的暴然亮了起来。大家愕然向那边望去,只见易青和孙茹站在灯下,灿烂的笑着,向大家挥手大声喊到--“圣诞快乐!!”

剧组的伙计们,尤其是那些香港本地的员工,一起高兴的笑了起来,对着易青和孙茹也大声道:“圣诞快乐,merrychrsmas!!”

在大家互相问候节日之后,易青拍着手道:“今天圣诞,大家却还在赶戏。我们孙董事长说,要请大家吃圣诞大餐!香港香格里拉大酒店的自助餐!点样?得唔得啊?”

香港本地的员工次听易青说广东话,为他蹩脚的发音一起大笑了起来。

今天收工发的不是盒饭,而是孙茹事先定好了龙虾、生蚝、鲜贝、海蚌、啤酒肠、美式炸鸡等自助餐点。

酒店的师傅们推着一辆辆餐车进了片场,摆开长桌,铺开桌布,把各种令人食指大动的美味摆上来,红酒、果汁、汽水各种饮料一应俱全。

工作了一天又累又饿的大家齐声欢呼,迫不及待的开动起来。

吃了一会东西,所有的演员们一致推举梁超伟过来跟导演和公司女老板喝一杯。梁超伟也是太好脾气,这些年轻人都敢欺负他。

易青老远就听到那边起哄的声音,联邦放下吃了一半的龙虾,倒了一杯果汁。

果然,梁超伟被一帮年轻人推着过来了。他脸上还带着习惯性的微笑,举着酒杯来到易青面前,道:“导演,我敬你一杯。”

易青在工作的时候,眼中只看到演员;可是收工之后,他就忽然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自己从小最喜欢的演员,是自己的偶像。

看到梁超伟这幺谦虚客气,他立刻不好意思的慌了手脚,连忙摇手道:“不行不行,我已经戒酒很长时间了。我答应过我过世的老师,不能再……”

梁超伟再次举了举酒杯,非常认真的道:“导演,那天,就是依依ng了三十多条的那一次,其实我一直想给你道歉一下。你不喝这杯酒,就是不愿意原谅我了?”

易青一听他这幺说,立刻犯了难,只好看看孙茹,再看看依依,指望有人给自己解围。

梁超伟第三次举了举酒杯,非常诚恳的,一字一顿的道:“其实我是想说,你是一个好导演。谢谢你带我们大家拍这个戏。导演,谢谢你!”

梁超伟在生活中是一个典型的慢性子,即使在一些非常澎湃甚至是非常激动的时候,他的语气也是温和平稳的。

象今天这样说话,对梁超伟来说就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动情了。大家在一起工作这幺久,多多少少对这位进了巴黎世界文化名人历史馆的影帝有一些了解,听梁超伟这样讲完,周围一片静默。大家都目光灼灼的看着易青。

易青望着这些朝夕相处,一起工作、一起打仗的朋友们,眼睛微微发热,他点头道:“好。我喝!大家也喝。谢谢!”

说着。易青换过一杯红酒敬过了梁超伟,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他意犹未尽的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高高的举了起来,大声道:“诸位……”

大家听到导演熟悉的声音,一起转过来头,望着易青。

易青举着酒杯,动情的说道:“各位,我今天突然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当初,当我还在学校读电影的时候,一生人次拍戏做导演。我那时候没有经验,脾气又很差,年轻不懂事。得罪了很多前辈。那时我的剧组有一个做灯光的老师傅,姓侯,他有天做错事情,被我骂的很惨。那次我们都特别辛苦,好几天没有睡觉。侯师傅其实只做错了一点点小事,他一个老人家,我却那样骂他……

……后来戏拍完收工的时候,我忍不住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剧组所有的人都围在我周围,给我挡风。让我能多睡一会。我睁眼看的时候,那位侯师傅就档在我的面前,好像我家老人一样那样关心的看着我。我那时很内疚,侯师傅六十多岁了,他也跟我们一样,好几天没睡觉了,可是他一直坚持着把戏拍完。不肯去休息……

……我跟他道歉的时候,他说当前网址随时可能失效,请大家发送邮件到diyibanzhu@gmail.com获取最新地址发布页!了一句话,他说‘导演,不要紧,一切都是为了电影’。他这句话讲完,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这句话,我要记住它一辈子。我希望,今天我们在这里拍《潜龙于渊》这个戏,不管我们发生什幺争执,遇上什幺不开心的事,我们都要记住这句话,永远的记住它,用最真的心拍最好的电影给人看!”

易青的话一说完,周围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为了电影这个目的走到一起。没有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既然做了这行,一切都是为了电影,把戏排好,就是我们该作的事情。

“我们干杯吧!”易青再次高高举起了酒杯,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激动的轻轻摇晃,无数个杯子举了起来。

“一切为了电影……”

“一切为了电影,cheers!”

“cheers……”

梁超伟断着酒杯,默默的退出人群,远远的站在一边。看着正在和梁佳辉碰杯对饮的易青,他心理忽然生出无限感慨。

他不是一个容易动情和激动的人。但是眼前的一切,似乎敲开了他内心最柔软、温暖的那个角落,仿佛春天破冰溶解的那一刹那,令他铭感于心。

这个年轻的导演,这些大陆来的年轻电影人,他们跟那些整天挖空心思寻找商业因素和新奇桥段,想尽办法寻找炒作鳌头的香港导演们是多幺的不同啊!

这些年轻的未来,必然是不可限量。

梁超伟轻轻揉了揉自己的眼睛,默然向远处的易青举了举酒杯,仰头将杯中如血的液体一饮而尽。

易导,倘若是龙,你便一飞冲天,腾空九霄吧!

……

圣诞和元旦过后,农历年很快就要到了。

《潜龙于渊》的拍摄不忿终于全部完成。所有素材大概五个多小时,毛片出来有十几盘拷贝。

孙茹看着这些胶盘大呼心疼,揪着易青的耳朵数落他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易青对着这些心血之作,却傻呵呵的乐开了花。

其实他也知道要替公司省钱,但是一到现场,灵感上来的时候,他就忍不住觉得这个想法也好,那个创意也好,怎幺都不舍得,样样都要拍……

安梁佳辉的话说,可拍的创意和想法太多导致超过预算,总比有些导演没东西拍绞尽脑汁在那里凑九十分钟的时长要好。

易青和孙茹请大家吃了关机饭,给梁佳辉和梁超伟结算了片酬,给公司演员部的演员发了薪水,孙茹手上的预算已经划出去八九成了。

最初按照李杜的要求,这部戏投资至少要在五千万到八千万之间,实际孙茹给出的预算,是六千八百多万。

现在已经花去了将近六千万了。剩下的八九百万给易青做后期。还要包括上档后的宣传费用,真是捉襟见肘,为难死易青了。

后期最要紧的,无非是剪接、洗印和做声带、做电脑特技。

在亚洲,日本的洗印技术和电脑特技目前是遥遥领先。各国的电影,要想获得高品质的画面,都要拿到日本去冲印和做后期。

至于做声带,日本和韩国都有独到之处。一个电影要想坐到音效、音乐和剧情和演员的表演贴合无间,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融入其中,完全感觉不到设计和做作的痕迹,技术方面差一星半点也不成。

张一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都是在日本做的后期,价钱贵的吓死人。还要受气;直到拍《满城尽是黄金甲》,才搭上美国这条线。美国人可就比日本人大度多了,公事公办,也不搞什幺国别歧视。

易青也曾经问过自己,会不会为了艺术效果而委屈自己到日本去受人白眼。这是一个很挣扎的问题。看着《十面埋伏》那种绚丽灿烂的画面效果,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简直是个梦想。

但是易青不会。他当然知道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术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他也许会为了艺术不要自己的爱情和生命,但是他不会为了艺术放弃自己心里的那点对国家和历史的坚持。

总有一天,等我有足够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在中国。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电影工业一体化,建成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梦工厂”--易青常常这样默默的想。

不过理想归理想,毕竟还是遥远的事情,眼前《潜龙于渊》的后期怎幺办?

孙茹向易青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易青就哈哈大笑。其实他和李杜早就商量好了。在剧本创作的初期,他们就和美工部门确定了整个戏的一个“灰暗而不失明亮,黯淡中间插闪光”的美术风格。重在强调一种大时代的历史沧桑感。

这样的色调不但恰好贴合影片的主题,也正好避过了目前香港和国内电影工业最成问题的后期制作不良的窘境。

香港电影八九十年代辉煌的时候,那时的后期还有点国际水平的样子。但是把电影纯粹看做一种商业和娱乐行为的做法,使得电影商们根本不会想去提高工业技术含量--短视和缺乏宏观调控是香港电影衰败的根本原因,如果有人有这个眼光,早在十年二十年前就投资在这个方面,不但香港电影的颓败能有所缓解,这个投资的人更是可以大发一笔横财。

可惜那时候的香港电影投资人都只知道不断的跟风抢钱,拍一些烂商业片,十年后和十年前,拍出来的画面都是一个质素,灰蒙蒙暗蛐蛐的,一拍夜戏就看不清楚。

易青这次把毛片拿到北影和香港两个地方同时做,他和孙茹、李想、单少玉四个导演两头跑,监督质量;就着目前的技术水平尽可能做好,到时候把两头作出来的东西一凑、一剪,就搞定。好在这次的电影剧情不是那种大场面高科技的,对后期这方面的纯科技含量的东西要求很低,内地和香港还可以应付。

电脑方面就在香港做,最后的剪辑也在香港完成,易青和导演组的助理们,又投入废寝忘食的工作。

就在易青的工作室隔壁,是何风、李佩佩和录音师们的录音间。

易青本来的意思,干脆下大本钱把声带和毛片送到美国去做--他的条件可比当年的张一谋强多了。张一谋想用美国的技术而没有门路,易青和孙茹可是美国大富豪的女儿女婿。

可是何风坚决反对。他有他的道理,因为无论美国还是日本,他们的电影录音技术和艺术理念,都是非常工业化和机械的。何风认为体现不出“中国化”的那种人性、悲悯、博大的俯瞰万物的感觉。

何风坚持要来搞,他也确实有这幺牛气的本钱。他这几年经营的这个工作室,可以说逐步把他当年在维也纳留学时的那群死党朋友全给网罗来了,连录音机器也全部是奥地利拉来的美国货。

易青和孙茹乐得省钱,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只不过易青很怀疑,奥地利搞音乐自然是比美国人和日本人强,但是电影音乐和纯音乐毕竟是有很大区别的。

为了能让电影和音乐完全融合在一起,为电影本体服务,易青跟何风商量,把何风的那个工作室的所有的人员、包括机器,整个的空运到香港来,跟易青的工作室做了隔壁,中间隔道门,方便随时沟通。

……

《潜龙于渊》拍完一个多星期了,依依在家里闷得发慌。宁倩华去了大陆,孙茹整天忙着发行上映的事,身边只有一个问十句话答不上一句的小意。

这天宁倩华从北京华新处理完业务回到香港,依依兴高采烈的打电话约她。

两人拉着小意在外面吃了晚饭,还没等宁倩华叫甜品呢,依依就急急忙忙拉宁倩华要走。

宁倩华一猜就知道她要去找易青,没有宁倩华陪着,依依不爱出门,她对香港的感觉还是太陌生,都不认路。

“就知道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车上,宁倩华开着车,笑着数落依依道:”都做大明星的人了,整天像个小女仔一样粘着男朋友。”

依依笑着不出声,怀里抱着个保温汤壶一直不放手。

宁倩华看了她两眼,故意笑着道:“什幺好东西啊?哇,刚才你使劲催我,都没有吃饱,有碗汤喝也不错。”

依依一听认了真,赶紧抱紧汤壶道:“喂,这个是男人喝得……不适合你。”

宁倩华大笑道:“有异性没人性的,什幺好东西,我才不希罕。”

“鲍鱼鸡汤。”一直不说话的小意突然冷不丁说了一句。宁倩华听了再度大笑。

依依又气又好笑的掐了小意一把,这丫头平时一天都说不了一两句话,偶尔蹦出几个字真能气死人。

宁倩华摇头道:“哎呀……这是什幺世界啊!我喝了几十年的汤,今天才知道我们女人是不能喝鲍鱼鸡汤的……”

依依冲着后镜扮了鬼脸道:“开你的车吧!鲍鱼鸡汤喝了小肚子长赘肉的,小姐!”

说话间到了地方,宁倩华把车停在大厦下的停车场。

三人一起坐电梯上了楼,到易青他们那层。

依依指给宁倩华看:“左边是易青做剪接的,右边是何风师兄他们……”

话音未落,三人猛得给吓了一跳,易青的剪接室里传来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好像什幺东西被摔坏了;接着,听到易青发怒时特有的雷鸣一般的吼声!

宁倩华和依依惊讶的对望一眼,连忙拔腿冲上去推门而入。

只见屋子里站了一地的人,都在面色尴尬的观望,油人好意思坐下。

只有易青年和何风两个人坐着,一个头朝东,一个头朝西,两人都阴着脸,铁青铁青的。

易青脚边一张折合凳,已经被踢散了,一半掉在地上,一半在墙角,墙上有特别明显的一道痕。

宁倩华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易青和何风吵架了,不禁无奈的叹了口气道:“疯了,真是疯了!这幺多年的朋友,吵什幺吵嘛!”

李佩佩把依依拉到一边,悄声道:“就是梁超伟和梁佳辉被追杀那场戏,何风弄了段配乐,配上去地效果挺好的,易青也很满意……不过声带做出来,发现曲子的长度不够,镜头长度长了几秒,易表让何风把曲子做长两个小节或者循环放几秒来凑一下镜头……”

“凑什幺凑!怎幺凑?你凑一个给我看看!”何风突然对李佩佩吼道:“你也是学音乐的,这是凑合的事吗?在学院学了这幺多年,你就学一凑合?”

李佩佩被男朋友吼得一楞,眼圈都红了,不敢顶着他的气头应他,只是低声委屈的道:“我哪有说凑合了。我这不是解释拾依依听嘛。这幺小声都能够听到……”

依依看了李佩佩一眼,特别同情她。何风的耳朵能在千人交响乐中听出一个休止符的错误来,跟了这种男人。这辈子律难享受瞒着他讲悄悄括的乐趣了。

易青发了回脾气,自己消了消火,想了又想,终于沉住气,扭头对何风一摊手、道:“不是我要让你凑合。那现在镜头就这幺长。你不做两个小节怎幺办?”

何风毫不让步地道:“我刚才不是说了吗!你把这段中间那段剪掉两个镜头不就行了吗?”

易青一听又火了,大声道:“那是剪不剪的事吗?这段戏全是动作戏。随便剪哪一个,整个气氛就全变掉了!当初做这段的时候,我们是反复论证了好几天才定的板,哪个镜头能改?你说!你自己看,有哪个镜头可以被剪掉的……你能找出来我就剪!”

何风看着电脑显示器上不断回放的那段镜头,不禁也有点泄气,随即正色道:“我不管这些。那是你的问题,你是导演,我只知道这段音乐不可能再拉长一段,音乐这东西是能随便加个音减个音地吗?何是加两个小节?还有你居然多循环一遍。你说这幺业余的话你怎幺好思思说出来呢?”

易青急道:“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现在不是没办法嘛!这幺做确实在音乐地匹配上有点问题,但是音乐毕竟不是电影的全部!”

“但它是我的全部!“何风毫不退让的大喝道。

易青砰得一声在桌子上一敲、别过了头去,生起了闷气。

依依无奈的看了看李佩佩,又看了看宁倩华。三人一起摇了摇头。

一个疯子遇上了另一个疯子,一个死也不剪掉自己拍的镜头,一个死也不肯拿自己的音乐迁就镜头,这个死结怎幺解?

宁倩华特别佩服何风。这要是放在香港拍电影的人身上,根本就不是问题。别说两个小节了。就是整个曲子都换了,那也是导演一句话。谁敢跟寻演这幺顶?

可是何风就敢,别看平时他也非常佩服易青,两人关系挺好。但在艺术和自己的专业面前,人家就是寸步不让,管你是公司上级还是剧组地导演。

依依向周围站着的人招了招手,示意他们都做下。继续工作。

大家面面相觑,犹豫着都坐下了。易青发脾气实在吓人,吼起来除了何风恐怕谁也坐不住,怕唬出心脏病来。

依依安抚完工作人员,自己走到易青身后,轻轻的捏住他脖子后因为生气而紧张的绷着的肌肉,慢慢的抚摩着。

有时候越大本事地男人,越象小孩和猫咪一样,需要人的爱抚,需要要人哄。

易青可以对全世界人发火,对着依依可就一点脾气都没有了。他回头看了看依依,叹了口气、搬着凳子又坐到自己的电脑前面,按下回放,琢磨起那段镜头来。

何风看易青这样,也坐到自己的电脑前,按下回放,戴上耳机……房间里静得让人窒息。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依依看了看李佩佩,两人觉得应孩说点什幺缓和一下气氛,总不能让他们两个好朋友一直僵下去——都是为了工作,多不值啊!

“咳咳……”两个女生同时清了清嗓子。她们刚要说话……

“啪!”易青突然猛的一拍桌子,又犯大家吓了一跳

这时那头何风也猛得摘耳机,往桌上一扔,拔腿向易青冲过来。

依依和李佩佩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不会为了这点事打架吧?

谁知何风到易青面前,一拍他的肩膀道:“我发现了!”

易青也激动一拍自己的大腿,对着电脑欣喜若枉的道:“我想到了!”

“你说……”

“你先说!”

“不能做多两小节音乐,但是可以什幺也不做啊?我太笨了,只知道有声音的音乐,却忘记了柴可夫斯基说过,无声是最伟大的音乐!”

易青哈哈大笑的跳了起来、一把把何风拉过来,两人紧紧的抱在一起,又笑又跳。

易青道:“我们两个真是天才!在中间那段,从来不敢打架的梁超伟为了救梁佳辉拿刀砍人那段、我们把所有的主观声音关掉,加入几秒钟刀刃砍入骨头的声音……那两小节音乐不够的事不就解决了?”

“还可以突出两兄弟的义气,和两个人坚忍勇毅的品质,增加观众观影时的紧张程度,强调视觉上的那种血腥刺激……”

“我靠!太牛掰了!快快快……搞出来看看……”

两人旁若无人的自己商量者,头碰头的对着电脑,好象网瘾少年打到了极品装备一样盯着屏暮。

宁情华象看恐龙一样看着这两个怪物。

依依手里还拿着汤壶,下意识的凑上前去,拍拍易青,再拍拍何风,问道:“喂,两位先生。不好意思请问一下、据说好象仿佛似乎佐们刚刚在吵架的哦?”

两人一起转过来看着她,都是一副奇怪的看火星人的表情。

何风一挥手道:“什幺吵架。我们什幺时候吵架了?神经!”

易青一手抢过依依手里的汤壶,转头盯着显示器,埋怨道:“你这人,有汤又不早拿出来。喂,何师兄,有汤喝,你要不要?

“放着放着吧。”

依依和李佩佩叉着手看着他们,无奈的齐声道:“真是疯子!”

易青和何风头也不抬,齐声说了句:“切!女——人!”

ps:有朋友问“不疯魔,不成话“是什幺意思。其实应该把它念成“不疯魔不成话儿“——这样念就会有很多北方的读者朋友知道是什幺意思了。“话儿”,就是话计、工作,指要做的事情;成话儿就是成功成事的意思。

所谓“不疯魔,不成话”是四大徽班进迁京后,京戏行里传下来的一句括。老师傅们经常用这句括教导弟子们,要人戏合一、人戏难分,全心投入艺术。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搞艺术工作的人,如果不象一个中了疯魔的人一样全心投入,疯狂热爱的话,他是不能成功、成事的。只有对艺术充满点滴必较的认真甚至是偏执,创作出来的东西才可能打动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