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改制(1/2)

“司空有心了,不过兵贵精,不贵多,寡人觉得,暂时定为一千五百人便足以敷用了。”奚齐可不会上士蒍的套,要是真的现在扩编至一万二千五百人,那么这中军将的人选,奚齐就难以自己决断了。万人之军,非同小可,奚齐的亲信中,没有任何人有足够的威望资历可以镇得住场面,到时这个位置最后必然只能落在那些老臣宿将手中。

历朝历代,抓不牢军权的君主通常都坐不稳大位,但以奚齐目前的状况,能让梁由靡升任上军佐已是极限,献公征战多年,留下的无一不是功勋名将,这些人桀骜不驯、倚老卖老,很难驾驭。想要底插手上下二军,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很可能激起上下二军的反感。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干脆另立一支绝对效忠自己的新军。这支新军将不会是这个时代主流的车步同编,而是后世的步骑混合。

军权,是奚齐计中最重要的一步,但也绝不是最后一步。

春秋时期,军政不分,卿大夫们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加上封地作为后盾,俨然就是一方小诸侯,权利大得惊人,一旦君权衰落,就再也没有办法收回,就如同当年的周天子一样,被彻底架空。

秦汉以后,以封建制取代分封制,巩固了中央集权,因此虽然也会出现权臣,但只要坐在皇位上的人稍有才能,迟早也有收回大权的机会,而春秋战国盛行的分封制,却是权柄一失,再难收回,贪得无厌的卿大夫们甚至会以种种名义将直属国君的封地县邑逐一瓜分,从此使国君失去统治的根基,沦为摆设。

西周之初,王室威权号令之下,四方诸侯莫敢不从,便是因为周天子拥有关中及崤山一带的大片直属领地,根基稳固,兵强甲盛,后来西周毁于犬戎,镐京及岐山方圆千里之地尽废,平王被迫东迁洛邑(即今洛阳),军力不振,经济困难,大片土地已分封给诸侯国,受东周王室控制的地域,仅仅方圆几百里,东至荥阳,西至潼关,南至汝水,北至沁水南岸。相反,诸侯国的地盘却越来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强,他们之间互相兼并,掠夺土地,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郑庄公最鼎盛之时,周平王甚至被逼到必须让太子姬孤去郑国作为质子的地步,堂堂天下共主,沦落至此,便是因为直属周天子的封地大幅变少,实力衰弱,不足以维持其威势。

历史上的晋国被三家分晋,便是因为直属国君的县邑都分封出去,国君手中的力量甚至连一个普通的卿大夫都不如,因此也就逐渐成了摆设。

如今晋国内直属奚齐的封地是以国都绛邑为中心的方圆三百余里之地,其中包括了晋国第一大城曲沃以及故都翼城,都是人口众多的富庶之地,这片区域内还有十余处中等规模的邑镇,本来属于献公的叔伯兄弟们,但晋献公担心宗室坐大,即位之初便设计诛尽这些近亲,收回封地。当然,在晋国边境还有不少地方并没有分封出去,但这些地方要么偏远,要么贫瘠,不能提供多少助力。

以曲沃、绛都在内的方圆三余里的繁华之地,便是奚齐的底气,不然他也不敢分封重耳和夷吾,屈城和蒲邑偏远,附近也有戎族盘踞,纵然重耳派和夷吾派得到晋国近半士大夫的支持,至少也要一两年时间才有可能对奚齐形成威胁。

晋国朝堂,原本的局势是里克最强,占了两成半左右的实力,荀息骊姬一党加起来则顶多占到一成半,夷吾派可以占一成,重耳派则能占两成,中立派则是三成,是最大的一股势力,但中立派却是一盘散沙,因此也可以说是最弱的实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