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4(1/2)

不是那个贱人。

”太后冷冰冰道:“早知如此,哀家当初就不该允她入宫。

”“天子到底是年轻,容易被美色所惑。

”后面一名身材修长的中年妇人道:“话说回来,这位皇后娘娘着实有几分姿色,连奴婢见了,也觉得惊艳呢。

”“宫里的绝色还少吗?”白发妇人道:“先帝御前,当年便有多少绝色?如今不都乖乖在宫禁中等死吗?”一名年轻的妇人跪在榻上,一边给太后梳理长发,一边笑道:“这都是太后的恩德,不然先帝殡天时,太后一道诏书,让她们殉葬便也罢了。

”中年妇人道:“殉葬岂不便宜了她们?老侯爷当年过世得早,你没见过宫里那些贱人的嘴脸,一个个都盯着皇后的位置,又是巫蛊,又是勾陷,只想把娘娘咒死,要不就是把娘娘打发到永巷里去。

”年轻的妇人给太后盘好发髻,一边道:“幸好娘娘吉人天相,自家抚养的太子终于登基做了天子。

”中年妇人道:“这也是老天有眼,娘娘终于是苦尽甘来。

想想当年的日子,让那些贱人舔奴婢的脚趾都不解气。

”众人说笑几句,太后冷厉的神情柔和了许多,她起身在空旷的大殿内缓步走着,一边道:“天子翅膀硬了,他愿意飞,哀家也不能拦着。

”老妇道:“天子毕竟年轻,太后总不能让他独个儿单飞,终究要给天子找几个信得过的辅佐。

老身见大司马似有退意……”“是吗?”“老身观其眉间神态,颇有此意,不然日前也不会告病。

”太后停下脚步,片刻后道:“霍子孟是朝中柱石,如今既然患病……义姁,你乃哀家身边的女医,该去探望一番。

”“诺。

”那年轻的女子应了一声。

白发老妇道:“说来,襄邑侯也该晋位了。

”太后颦了颦眉,想发怒,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他还没有进宫么?”中年妇人奉了盏茶汤,“那日太后斥责得狠了,襄邑侯虽然听话,可也是要面子的,这几天都躲着太后呢。

”太后叹道:“让他进宫吧。

”“诺。

”“到底还是要靠娘家人啊……”太后摇了摇头,自失的一笑,然后对旁边的女医道:“你那个弟弟呢?”这位义姁正是义纵的亲姊,她离乡多年,此时却成了太后最信任的女医。

她闻言笑道:“霍大司马亲自下令,把他补入羽林天军。

再历练几年,就可以为太后和天子办事了。

”太后点了点头,“等他熟知了军中的规矩,就调到北宫来吧。

”义姁叩首道:“多谢娘娘恩典。

”“备些礼物便去吧。

”“诺。

”义姁退下后,殿内还剩下白发老妇和那名中年妇人。

中年妇人道:“赵王又派人来了。

”太后淡淡道:“这次送的什么?”“金铢五千,白璧二十双。

美人十名。

”白发老妇道:“天子至今尚无子嗣。

也难怪赵王心急。

”中年妇人道:“赵王那位太子与天子同岁,近支宗系以赵太子为长,若是天子不豫,lún也该lún到他了。

”太后转开话题,“江充还没有回信吗?”“已经到了舞都。

”“让他问过就回来。

”“宁成那边……”太后道:“一个平亭侯而已,且容天子快意。

”“诺。

”太后浅浅饮了口茶汤,“那些贱婢呢?”中年妇人道:“昨晚那两个受了凉,已经喂了药,打发去永巷了。

”“赵王那边你去看看。

只说礼物收到了,其他什么都别说。

”“诺。

”偌大的宫殿中只剩下那名老妇,良久,老妇道:“赵太子年长。

”“哀家省得。

”太后道:“赵王知趣便罢,不然……”白发老妇低低咳了两声,“那个人来洛都了。

”太后端茶的手指微微一颤,然后挺直腰背,凛然道:“哪里来的消息?”“有人在颖川见过那个人。

”“什么人?”“一个叫薛豪的游侠。

”“把薛豪带来。

哀家亲自问他。

”老妇道:“谒者刚问了两句,他便横刀自尽了。

”太后举杯往案上掼去,恨声道:“这帮游侠!”“呯”的一声,瓷盏嵌入漆案,茶汤泼溅出来,在黑亮的漆面上留下一片白色的水痕。

…………………………………………………………………………………邙山位于洛都以北,在后世是历代帝王将相最为青睐的埋骨之所。

后世有言称: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以至于北邙山上无闲土,尽是王侯旧坟茔。

但此时的邙山并没有后世坟墓累累的景象,山间古木森森,苍翠如云。

细雨纷纷,一处jīng致的楼观掩在林间,周围的山林轻云缭绕,宛如一幅烟雨如织的画卷。

上清观规模不大,建造却十分用心。

整座道观依山势分为上下两处,位于下方的建筑是一座四方的院落,呈甲字型,上方是一排静舍与一座凸出于峭壁之上的楼观,组成丁字型,中间由一道乙字型的回廊连接,暗合六丁玉女,六甲阳神和太乙之数。

那座楼观飞鸟一样凌然于峭壁之巅,面对着莽莽群山,楼观周围三面悬空,建着朱红的游廊,栏内垂着浅黄的竹帘,里面悬挂纱帷。

那纱帷薄如蝉翼,在观内望去,山间的景物尽收眼底,然而就这样一道轻纱,便将随着秋雨而来的寒意和cháo湿尽数隔绝在外。

楼观内暖意融融,宛如自成天地。

细雨落在檐顶,发出春蚕般细碎的沙沙声。

楼内铺着白色细藤编成的草席,旁边放着一只小炉。

一名穿着青色道袍的女子屈膝跪坐,她微微俯着身,左手挽住右袖,挽起炉上的铜壶,斟入漆盘上的耳杯中。

沸水落入杯中,发出悦耳的轻响,茶叶一片片舒展开来,在瓷制的杯盏中呈现出碧青的色泽。

青袍道姑斟好三杯茶,捧起茶盘,奉到案上,然后跪坐在旁。

未曾髹漆的几案与茶盘一样,保留木质的原色,一名穿着杏黄道袍的女子抬起手,露出一截雪白光润的皓腕,玉指轻轻拿起耳杯,双手微举,温言道:“请用茶。

”水气蒸腾,模糊了她的玉容,只能看到她玉颊优美的lún廓和她身上杏黄的道袍。

她举茶的动作从容不迫,却充满难言的韵律,让人的目光情不自禁地被吸引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