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2(1/2)

能不思孝道?”“小不忍则乱大谋。

陛下春秋鼎盛,来日方长……”众人劝谏大抵如此,但这话不能传到外面,即使徐璜把程宗扬视为自己人,也不好透露。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徐璜叹道:“令天子忧心,都是我们这些奴才的不是。

”“不知凶手是……”徐璜yīn沉着脸道:“除了那个朱安世,还有何人!”“朱安世?”“几名伏诛的刺客已经由人查验过,都是朱安世的门客。

”那些刺客居然不是吕冀请来的杀手,而是朱安世的人?程宗扬疑惑地说道:“朱安世与韩定国有什么仇?”“朱安世不过一走狗耳。

”徐璜恨声道:“那帮游侠挟弓带剑,好勇斗狠,呼朋引类,啸聚徒众,目无纲纪,交往诸侯,堪称世间蠧虫!”从徐璜话里,程宗扬总算明白一件事:朝廷准备拿朱安世开刀了。

徐璜喘了口气,然后问道:“圣上昨日让你往定陶王邸去传口谕?”“确有此事。

不知吕常侍在天子面前说了什么?”“他能说什么?无非是说些圣上不爱听的话。

”徐璜道:“此事要紧,你先去传谕。

”“是。

”…………………………………………………………………………………程宗扬换上官服,往鸿胪寺取了符节,前去定陶王府。

上次吊丧,程宗扬已经来过,这次也算熟门熟路,王邸众人见大行令持节前来,都惊疑不定,连忙请他入内。

随行的鸿胪寺治礼郎敖润捧来漆匣,打开亮出里面的白鹿皮。

程宗扬笑道:“这白鹿皮出自上林苑,世间难得,如今天子御赐,可见对定陶王的亲厚。

”王邸众人摸不清深浅,只连声恭祝天子千秋万岁。

程宗扬道:“定陶王获此重赏,理当入京谢恩。

”王邸众人齐齐变了脸色,前来报丧尚在王邸的定陶相小心问道:“吾王年岁尚yòu,车马劳顿,只怕……”程宗扬道:“这是天子的口谕。

”王邸众人闻言,一多半都脸色惨变,显然是跟程宗扬想到了一处。

另有几人略微一怔,接着喜动于色。

几人飞快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定陶相强自按捺喜意,拉着程宗扬盛情留宴。

定陶相的惊喜让程宗扬颇觉疑惑,有心想套出话来,但小紫至今没有音讯,他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个人使,哪里有心情在这里宴饮?程宗扬委婉地辞谢宴饮之后,定陶相拉着他的手,殷殷说道:“他日吾王入京,还请程大夫多加照看。

日后若是有讯,必不会忘程大夫一番恩义。

”程宗扬随口应合。

等上车离开王邸,想到定陶相那句“日后有讯”,程宗扬越想越觉得大有意味。

天子籍口赏赐,命陶王入京谢恩,着实不合常理。

定陶相等人先惊后喜,更令人困惑,难道让一个三岁的娃娃千里赴京,会是一件好事?到底喜从何来呢?程宗扬琢磨着,忽然心里一动,叫道:“原来如此!”从定陶相喜出望外的反应中,程宗扬终于想通了天子的用意。

定陶王封地不过一县,几任定陶王为人都颇为本分,新立的定陶王又只是个三岁的娃娃,于情于理天子都不可能在这时候削藩。

既然不是削藩,那么刘骜召定陶王入京,只会有一个用意:立嗣。

刘骜如今不过二十出头,换作自己所来的时代,这年龄结婚都嫌早。

但他登基已经十余年,至今尚无子嗣,东宫之位一直空悬。

现在连赵王都动了心思,想把和他年纪差不多的赵太子送给他当儿子,可见刘骜的子嗣问题已经成为朝野瞩目的大事。

赵王想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宫里当太子,作为当事人的刘骜又何尝没有自己的打算?与其被太后指定一人给自己当儿子,不如自己先选一个。

定陶王生父已经去世,年龄又够小,选他作嗣子,比赵太子要强出百倍。

难怪定陶相会喜出望外,定陶王如果能继承帝位,他就是丞相的不二人眩“原来如此……”程宗扬喃喃说着,往车厢上一靠,却发现车马已经停祝“怎么了?”敖润茫然道:“程头儿,不是你让停的吗?刚才还敲了一下。

”程宗扬这才意识到自己手持节杖,刚才想通此事,不由自主地敲了一下,没想到被敖润误会为让他停车。

程宗扬刚想开口,敖润却指着旁边的巷口道:“程头儿,你上次让我打听的班超,就住在这巷里。

”“是吗?还是真巧……”程宗扬往巷中看了一眼,那巷子颇为破旧,看得出住在这里的都不是什么富人。

上次在兰台偶遇班超,程宗扬就留了心,只是一直没有时间拜访,这会儿正好路过门口,就这么走掉未免可惜。

毕竟那可是班超埃“走,我们去看看。

”敖润停好马车,程宗扬下车往巷中走去。

看到一个簪笔戴冠,身穿黑袍的官员进来,巷中的行人纷纷往两边退开。

洛都位于天子脚下,城中居民也见惯了高官,莫说程宗扬只是个六百石,就算二千石光临,这些居民也不见得会给面子。

但程宗扬手中的节杖代表着王命在身,众人见他持节过来,都不禁露出敬畏的神色,以为他是奉天子之命前来。

看到众人的目光都落到自己手中的节杖上,程宗扬也意识到自己是被人误会了,但这节杖也没办法收起来,只能拿着一路前行。

那节杖是一枝铜制的细杖,色泽金黄,杖上悬挂着一截被称为“旄”的牛尾,顶部装饰着雉jī的尾羽,由于最初的节杖是用竹子制成,改为铜制后,杖身仍像竹竿一样分节。

当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持节不辱,以至于节旄尽落,所持的就是这种节杖。

敖润左绕右拐,到了巷内一扇门前,正准备上前叩门,程宗扬摆了摆手,亲自上前叩了叩门扉,“班先生可在家吗?”里面有人笑道:“有客人来了。

”接着门扉打开,一名书生走了出来,看到外面是一名持节的官员,也不由吃了一惊。

看清来人,程宗扬差点都想以袖遮面,转头就走。

那书生身材高大,穿着一身儒服,只是袖子挽到肘间,手上湿淋淋拿着一块抹布,似乎正在干活。

洛都书生数以万计,自己认识的可没几个,偏偏这个自己见过,而且还牵涉到一桩十分敏感的命案——郁奉文的同窗,云台书院的郑子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