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狂_分节阅读_177(1/2)

“可以这么说,在我们班上,他有点像个‘空气人’。”王老师说着又叹了口气,“即便他这么努力,成绩还是上不去。我不是说他不优秀,而是在九中,优秀的学生太多。于孝诚唯一突出的就是勤奋,他比所有人都勤奋,成绩却只能勉强维持在中等水平,这真的很残酷。”

明恕想起王老师之前的话,又问:“您说这次再当于孝诚的班主任,发现于孝诚有了心理问题?表现在外的是?”

“以前他很喜欢向老师问问题,虽然和同学关系一般,但也经常和坐得近的同学讨论解题思路。”王老师说:“现在与谁都不交流了,在教室一坐就是一天,不会的题不问,自己闷着想,坐他附近的学生给我反映了好几回,说是不想和他坐在一起,因为他的眼神太可怕了,就像那个刘……”

王老师没有往下说,明恕在她脸上捕捉到说错话的懊悔。

略一思索,明恕就猜到了王老师咽下去的话——就像刘惠之。

刘惠之,一个特殊的杀人符号。

十多年前,刘惠之曾在首都一所重点高中就读,成绩优异,各方面都非常突出,如无意外,必然能够考入全国排名最高的两座学府之一。

但就在高三念到下半学期时,刘惠之突然用不知何时带入宿舍的砍刀,杀害了寝室5名室友,然后提着这把刀冲入高三教学楼,砍死8人,重伤14人。

警察赶到时,刘惠之虽然已经被师生联手制服,但教学楼里全是鲜血与痛哭的学生,场面简直触目惊心。

在此后的审判中,刘惠之说,自己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才一时想不开,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当时校园暴力并不像如今这样具有极高的话题度,全国各个学校也没有出现过如此恶劣的凶杀案件。媒体曝光之后,刘惠之案在社会上轰动一时。长相有几分清秀的刘惠之甚至成为很多高三学子的噩梦,直到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口口相传之下,仍有学生害怕自己身边出现另一个“刘惠之”。

明恕说:“我猜,于孝诚不愿意再向老师问题,也不再和同学讨论,是因为自卑吧?”

王老师点头,“今年已经是他第三次念高三了,同学都比他小,老师很多教过他,前阵子我们进行了一次高三摸底,他的成绩还是徘徊在中流,这对他打击很大——你想,他都念了两个完整的高三了,还是不如他的学弟学妹。我教了这么多年书,平凡学生那种努力了却赶不上别人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

巫震,沙春,于孝诚……

不同的人生,相似的困境。

明恕离开九中时,在22班后门往里看了看,于孝诚正坐在教室中间靠后的位置,低头做一张试卷。

也许是有所察觉,于孝诚忽然转过身,阴沉的目光射向后门的小窗。

明恕与他四目相触,轻易捕捉到了他瞳孔里的绝望与痛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