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大师的古代生活_分节阅读_228(1/2)

他们对提出招看大门的李恩白,可比对刘明晰更加感激,但见到老板也令他们十分激动。

连忙打开门,还不自在的将身上的衣服抻抻,想给老板留下一个好印象,刘明晰看了一眼,工服穿的整齐,人也看着干净利索,不由的露出满意的神色。

李恩白领着他们去了忙碌的厂房,第一间是炮制木料的,将整根木料分解成合适的大小和长短,然后进入第二道工序。

第二间是调配铅芯的,门外还有人把手着,这里面的工人都带着一块布蒙住口鼻,搅拌着黑漆漆的东西,在里间是晾上好的铅芯。

晾晒好的铅芯隔一段时间会统一送到第三间房间,在这里铅芯和铅杆会被组装在一起,变成最后的成品。

每天下工前,所有人要等到屋里的成品被走放到库房去,才能下工去吃晚饭。

这是一开始的工序,后来李恩白将工厂扩大了一些,又将每个步骤细分成两步,也在村里重新招了一些工人,现在看着更加严谨有序,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序十分熟练。

赵平安还是第一次亲眼见识到父王所说的‘流水线’,确实方便管理了很多,而且很有秩序。

“这是临风想出来的管理方式?”赵平安挑了一根铅笔出来,和另一根做比较,发现两只铅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模一样的,而那些有瑕疵都被挑了出来。

“是我和常乐两个人瞎捉摸的,所幸结果还可以,便一直沿用下来。”李恩白不忘把刘明晰捎上。

刘明晰则大大方方的说,“其实都是临风的主意,我只是跟着他一起试试而已。”

赵平安放下铅笔,“你们两个都不必谦虚,能想出这样好的法子,两位都是少年英才。”

也不知道是不是从小就跟着父王一起接见各路牛鬼蛇神的缘故,赵平安说话不自觉的露出疏远和官方的口气。

刘明晰不喜欢他也就在这一点,虽然贵为大皇孙,高高在上是理所当然的,但赵平安一边说咱们当朋友相处,一边露出这样的语气,就让人十分不舒服了。

赵平安也知道自己失言了,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弥补一下,眼里露出些许茫然,看了一眼刘明晰。

李恩白年岁大一些,见过的事情比他们都多一些,并不会对赵平安的语气感到不快,打趣了一句,“少年英才可当不上,毕竟我已经成了家,和你们两个少年不一样咯。”

刘明晰气的捶他,“你还得意起来了?!”

赵平安也笑,“还真是,临风这成家立业都完成了,叫人好不羡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