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导演_分节阅读_155(1/2)

在机场看到范池,马修和雷蒙德都十分惊讶,“你怎么在这里?”

还不等范池回答,苔米便回答,“我让他来的。”

“?”

雷蒙德和马修双双疑惑地看向苔米,希望从她口中得到一个解释。

范池也看着苔米,老实说他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就被霍恩叫来了,他也很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机场。

苔米想了想,回答,“别问我,女人的直觉,我只是感觉马可·穆勒或许会喜欢他。”

雷蒙德不明所以,马修·卡索维茨却已经明白过来,他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范池,好像在看一块闪闪发光的黄金,“因为饭吃是中国人!”

苔米点点头。

雷蒙德和范池仍然一头雾水,但是因为机场人多口杂,苔米也不方便解释,只能说一会儿向他们解释。

明白过来的马修非常兴奋,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是个中国通,这个不少人都知道。

意大利媒体不是一次指责这位主席“夹带私货”,因为穆勒本人特喜欢中国、中国电影,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人摘得威尼斯电影节重要奖项,这让意大利媒体非常不满,认为是穆勒主席在以权谋私。

当然,这种说法不仅仅在意大利,欧洲其他国家媒体也有类似的不满,威尼斯电影节前后,总会有一些法国媒体不满评奖结果,觉得其中有猫腻,当然,在许多法国媒体看来,法国电影入围不拿奖,都是有蹊跷。

苔米曾经做过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那一届还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亲任评委,苔米认为至少她参与的那一届,评奖结果虽然有争议,但并媒体所言黑幕。

想来那些所谓的“奇怪的结果”,八成也是媒体无中生有、恶意造谣。

这种捕风捉影的事儿,也会被媒体说得有板有眼,还有一批人对此深信不疑,也是因为马可·穆勒主席真心实意的欣赏中国电影人,苔米带上范池,也是想要博得穆勒主席的好感,增加他们在组委会那边的好感。

苔米觉得,威尼斯电影节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恶感,若有,当年组委会也不会顶着被外界质疑炒作的压力,坚持邀请未满二十岁的自己担任主竞赛单元评委。

要知道那时,她的代表作《神病人》还未公映,知名度最高的一部影片《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连道具都没做好。

所以她相信,现在组委会想要将她的电影换下去,是真心实意为本届电影节影响力考虑,也相信,组委会最终会被他们的诚意打动,放弃其他电影,坚持最初的选择。

☆、第157章 特殊的首映

苔米和雷蒙德一起去过意大利好多次,这不是他们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不过就目前来说,大约是感觉最糟糕的一次。

糟糕的心情让他们觉得意大利的一切都那么让人不开心,晴朗的天空也没有那么明朗,阳光太刺眼,让人心情烦躁。

《大新闻》剧组从筹备到前期拍摄再到后期制作,中间一波三折,弗朗索瓦摄像机里的拍摄记录堪比bbc电视台传奇大戏。

好不容易以为尘埃落定,大家终于可以松口气,休息一下,已经确定成为威尼斯电影节开幕片的电影又面临被替换的风险,就连范池这个局外人都觉得这剧组真是邪了门了,主创人员都应该拜拜关老爷,除除晦气什么的。

既然剧组已经将首映时间通过粗剪版预告片播了出去,除非威尼斯电影节更改举行日期,否则开幕片一旦成为其他电影,无论什么原因,《大新闻》主创人员和bh工作室都会成为业内笑柄。

“我们此行目的是要让组委会内部反对意见控制在一个不能对结果产生影响的范围之内,换句话就是,我们要让部分反对声音站在我们这一边,认为我们才是威尼斯电影节最佳选择。”

马修·卡索维茨郑重其事地说道。

“组委会反对我们是因为我们不如乔治·克鲁尼名气大,吸引度高,”雷蒙德接话,看向在场的各位,“首先,我们得向他们证明,选择我们比选择《三月十五日》更加明智。”

》》》》

头发花白的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感兴趣地看着眼前这个被欧洲媒体誉为最年轻电影大师的法国导演。

和五年前相比,眼前的塔玛拉·霍恩不仅容貌上长开了,气质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她平和了,也成熟了不少。

五年前,马可·穆勒将塔玛拉·霍恩看做一个前途无量的晚辈,言语中多有照拂,如今,穆勒将塔玛拉·霍恩当成一个优秀的电影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