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导演_分节阅读_175(1/2)

在下午的媒体见面会,当记者问及这个问题时,霍恩就非常诚实地说道:“最初我的想法是,通过对比的手段,更加直观尖锐的向观众表达我想表达的东西,而我也确实是这样做了,或许这样拍出来的电影会很轰动,想想吧,萨科齐、奥朗德出现在一部电影中,尽管他们的镜头或许只有几十秒,但足以让观众津津乐道好久,不过那是九年前塔玛拉·霍恩的想法。”

“现在的塔玛拉·霍恩想要呈献给大家的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东西,我不需要去对比,剪辑、也不用去做什么特效,事物原本是什么样子的,我就应该呈现出什么样子,这是我要拍的纪录片,它所呈现的内容,都不应该由我刻意引导,因为那是不公平,片面的。”

“现在这部电影,大家如何解读我想都是没问题的,有些人从它里面看出尖锐的社会问题,有些人可能会想到亲情,还有些人看到了电影觉得不能虚度光阴……我想,这些解读都是正确的,因为这部电影并没有一个固定答案。”

……

和往日苔米影片有演员吸引媒体注意不同,今年因为题材关系,《沉默的镜头》媒体发布会,注定要苔米一个人挑大梁。

不过还是有很多惊喜,塔玛拉·霍恩请到了片尾中出现的七家慈善机构的负责人。

其中包括苔米和雷蒙德参与的“白乌鸦”。

他们对这部电影都不陌生,因为这部电影他们都有参与。

一位机构负责人表示,“最初霍恩给我的印象并不像是喜欢做慈善的人,生活中的霍恩有些严肃,我们很担心她吓到那些老人。”

话落,台下记者哄然大笑,他们也领教过霍恩导演的臭脸,对此深有体会。

“不过我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霍恩非常受老人的欢迎,老实说我对此非常奇怪,因为我怎么也想不出来除了雷蒙德·培根,谁能受得了她的脾气,我找了几位对霍恩赞不绝口的老人问了一下,然后发现,大家都很喜欢霍恩的原因是,她太漂亮了。”

台下记者听后,又是一阵哄笑。

被调侃的当事人脸颊发红,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而这一幕全被摄像机如实记录。

☆、第178章 肃穆和掌声

《沉默的镜头》肯定不属于黑马,它的导演塔玛拉·霍恩是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常客,也是近十年风头最劲的导演之一。

在福布斯法国名人入榜上,塔玛拉·霍恩从未掉落前三,有一年甚至超过了吕克·贝松,位列第一。

这是一位在艺术和商业两个领域都有傲人成绩的导演,尤其在欧洲电影市场,塔玛拉·霍恩一直被院线经理看好,因为制作严格控制,霍恩是极少数影片公映期间就可以实现盈利的导演。

鉴于电影是因为质量实在是太好而被柏林电影节破格选进主竞赛,原本外界已经预料到这部电影的好口碑,不过在得知柏林电影节场刊在四分制的前提下,给出3.5的好成绩时,外界还是非常震惊。

这也是本届柏林电影节到目前为止,场刊打出的最高分,超过了11日展映的主竞赛影片《芭芭拉》,以及13日的《凯撒必须死》。

《视与听》影评人表示“这是一部比一般剧情片更加真实,比普通纪录片更加震撼的影片”。

《电影手册》则认为“镜头”一片做到了许多纪录片做不到的,将“我”和“我的电影”分成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电影最值得称赞、也是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完全隐藏了自己。

《世界报》则以《有多少国家禁得住“镜头”的拷问》为标题,不仅用一整页篇幅的报道去介绍《沉默的镜头》一片,还在报纸显眼处刊登了电影的巨幅海报,并在社会版再次探讨了电影反应的法国社会养老体系中的弊端和隐患,并表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需要重视并反思的不仅仅是法国,还有德国。

媒体的交口称赞让原本对这部纪录片并不是非常感兴趣的影迷,纷纷买票观看这部口碑爆表的影片。

傍晚,《沉默的镜头》举行全球首映典礼。

当天,苔米并没有邀请多少大牌明星,除了她和雷蒙德,就是曾经出演过她影片、又正在柏林宣传新片的蕾雅·赛杜、以及电影节主席出席了红毯礼。

除了苔米的铁杆影迷,并没有多少游客围观这里。

和苔米以往的影片相比,现场并没有那么热闹。

电影开场十分钟前,观众陆陆续续拿票进场。

开场前两分钟后,放映厅的灯光暗了下来。

正如克劳德·米勒的观影感受一样,这不是一部会让人感到愉悦的电影,连色都让人感觉沉闷。

没有音乐,没有太多对话,只是看着那些老人,就让人觉得莫名难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