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他总是精分_分节阅读_74(1/2)

《史学天地》确实捧出了一大批学术明星,但观众们已经渐渐厌倦固定的模式,同时讲师水平的下降也影响了节目质量。擅长演讲的学者可遇不可求,学术界内部还有不少人认为学者上节目风气不好。

楚莫抵达台里的时候,在门口碰到了接人的编导。编导看了一眼车型,又将楚莫上下打量了一遍,确定她是玩票无误,难道是家里人要捧她?楚莫相貌出众,完全就是二十岁的长相,看不出一丝学者的感觉。

《史学天地》过去的讲师恨不得是用发量衡量学术成绩,头发越稀疏,白发越多,学问越高。编导的内心麻木,甚至有破罐破摔的冲动,为楚莫引路,“老师这边请。”

虽然楚莫的真实背景成谜,但节目组还是把该做的都做了,一路上表现得客客气气。他们不过是混口饭吃,把本职工作做好,也没有为难楚莫的必要。

《史学天地》的录制现场已经不再设置有观众席,偌大的演播室内就是一张桌子和一块大屏幕,布置得极为简单。虽然这场景在电视机中看着单调,但主讲人站在讲台后是有一定压力的,尤其是撤掉观众席后,面前只有摄像机和高悬的灯光。

演讲是需要一定气氛的,但编导和摄像们早就身经百战,不可能被调动了。毕竟他们都是工作人员,如果跑去跟讲师互动,节目就不用录了。不少讲师平时还可以,一上节目就显得干巴巴的,便是缺少氛围,变成了枯燥的授课。

“我今天应该不会犯困了。”新来的小编导看到楚莫核对着屏幕内容,朝旁边人嘀咕道。

“为什么?”那人十分不解。

“今天的讲师颜值高。”编导姑娘身为外貌协会,极为耿直,她已经看够教授们的脸了。每次录制开始,她听到那慢悠悠的演讲语气,就立马犯困,工作前得先灌咖啡。不管楚莫讲得好不好,看上去首先赏心悦目嘛。

“楚老师,您开始后就根据自己的节奏讲,我们中间一般不会停。”工作人员跟楚莫沟通道,“今天我们先录制三期。”

《史学天地》每期大概35分钟,现场录制完成后,后期组会进行修剪、包装,附上图片和视频资料。每集前有一段简单的朝代介绍和主讲人简介,接着便是本期的节目内容。

楚莫点点头,她准备完毕,在到示意后,镇定地开始了演讲,“先秦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头颅,谁都知道头颅是身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既然要认识历史,就必然要了解先秦历史……”

楚莫的语速适中,并不像往日的讲师那般缓慢,铿锵有力,落落大方。略慢的语速会很容易让人丧失注意力,但语速微快,便会强迫别人集中神去听清对方在说什么。她适应了一会儿演播室的灯光,渐渐便进入佳境,放松了起来。

楚莫的讲解清晰,观点独到,她充分吸在奇盟写修炼资料的经验,力求幽默直白,生动有趣。

“提起先秦你会想到什么?百家争鸣?”楚莫略微停顿,泰然自若,“我们常常说起这个词,诸子百家相互争鸣,说是百家,其实有上千家……那时候要是有微博,绝对诞生一批大v,其中粉丝数较多的不过十家,发展为学派……”

节目组:excuse me??突然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资深编导不禁皱眉,感觉楚莫刚才那段不太妥当,无奈楚莫话锋一转,一下子又切回正题。她在学术方面的解读确实颇为新颖,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各种比喻又结合时下热点或经典电影,节目组中的年轻人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漫长的演讲会让人感到无味,但其中有钢铁侠、焦糖熊、漫画人物等比喻乱入打岔,便能重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楚莫原本也不想如此,但她近来看了不少演讲视频,渐渐总结出一些优秀演讲的共通点。奇盟的经验贴也告诉了她一个真理,单纯地倾倒知识并不吸引人,人人都能看学术大部头,为什么他们还看讲座节目?

因为大家都很懒,他们需要有人吸后重新解读,转换成易于接受的形式。

资深编导几次想要叫停,但又忍住了,楚莫的演讲风格确实吸引人,却跟栏目原本的画风不太相符,看上去有些过于活泼了?

楚莫丝毫不知疲倦,状态饱满,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三期录制。她完成讲说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留下了满脸无奈的资深编导。

老编导看着素材都要疯了,“这怎么剪啊?好多都不能播!”楚莫的段子穿插在讲解之中,关联性极强,根本无法把段子单独剪掉。

小编导一脸疑惑,“师傅,为什么要剪掉?她讲得很有意思啊。”

老编导恨铁不成钢道,“你觉得台里会允许播这些吗?!”

科教频道在观众们的印象中就是严肃、认真、一板一眼,怎么可能放出这样的节目?老编导不是不想改革、创新,无奈约束太多,很多事情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节目组抱着这三期素材,紧急召开会议,就节目未来的风格和走向展开了激烈探讨。制片人比较油滑,最后拍板道,“先把这三期做出来交上去审,我们另外再录三期,要是先秦被毙就启动备用替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