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2/2)

宋颂记得以前和刘姨聊天,刘姨提过自己也曾参与公司的建立,就是年轻时太傻,觉得夫妻本是一体,很多东西不用算得太清楚,结果毫无防备地被最亲近的人捅了刀。

不管这些话有几分真几分假,刘姨肯定是有一定管理经验的。

宋颂转去刘姨家,想问问刘姨的意见。

刘姨正给人打电话呢,瞧见宋颂来了就挂掉电话,眉开眼笑地问:“颂颂,来找刘姨有什么事?”

宋颂坐下,把来意告诉刘姨。

刘姨不缺钱,谈钱肯定行不通,宋颂就开始打感情牌,先说搞这个培训机构是见不得少年宫那边垄断竞赛,又说自己上手以后才知道事情多,自己在复读忙不过来。

刘姨听得一愣一愣。

这些话都没什么问题,就是,哪个高中生会因为见不得少年宫那边关起门来捞钱就决定搞个培训机构来和人家唱对台?人家那可是官方指定的培训地点,你一野路子培训机构凭什么和别人比?

得知宋颂已经拉人入伙把场地都搞好了,刘姨嗔怪道:“你小子,怎么不先来和我商量商量?等发现忙不过来了才想起刘姨来是不是?”

宋颂立刻认错,态度十分端正。

刘姨只得拿起宋颂带来的策划书看了起来。

她越看越心惊。

在宋颂整个计划里头,县里这个培训机构只是试点,他准备摸索个成熟的模式出来就去拉人入伙。

现在投资的大股东是顾家小儿子,首都顾家手头的人脉资源就不说了,哪怕这些东西借用不来,至少钱是管够的;他还瞄准了几个目标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省内赫赫有名的易家、项家,到时企业向机构投钱,机构向企业输送人才,可以实现培训上岗一条龙,致力于把影响力辐射到各行各业。

这看似闹着玩的开局,谁能看出宋颂的野心居然这么大!

刘姨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长的文件,花了很长时间才把策划书看完。

她看向宋颂的目光复杂得很,问道:“培训机构怕是不容易赚钱。”目前来说,教育业投入大,回本慢,吃力不讨好。

宋颂笑道:“现在大家手里的余钱越来越多了,以前舍不得花的钱以后肯定舍得花,未来教育、医疗、娱乐和科技这些领域都会飞速发展,我们在教育领域占个先机,不仅方便发现人才,也能等着在风口上起飞。等行业热起来后别人再来入行,怕是得花点时间才能赶上。”

刘姨听着宋颂侃侃而谈,莫名想到年轻时的自己。

那时候她年轻气盛,和厂领导大吵一架以后就拉着丈夫辞了职,夫妻俩下海经商,什么都干过,什么都敢干,那时候的她憋着一股子气,发誓要出人头地给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看。

后来她做到了,她赚得盆满钵满,她衣锦还乡,看着那些曾经看不起她的人朝她点头哈腰。

可惜好景不长。

刘姨摸着自己的脸,她已经四十多岁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已经过去,儿子丈夫都离她而去,她能抓住的只有手里那么点钱。

糊里糊涂的日子过了太久,她都忘了自己曾经是个暴脾气的人,更忘了自己曾经为了一个订单追着人跑十天半个月。

她曾经野心勃勃,也曾经唾面自干。

她曾有过非常的半生,现在却只是每天在牌桌上和牌友们聊聊县里的大事小事。

年轻时的她,想过四十多岁的自己会过着这样的生活吗?

不,她没想过。

那时候她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用,心里想的全是自己以后肯定会过上更好的日子,自己会成为让所有人都羡慕的存在。

她现在的生活也算是让很多人羡慕了。

只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会睁着眼无法入眠。

刘姨恍然回神。

“行。”

刘姨说道。

“这些小事交给我。”

宋颂说道:“大事也交给您。”

刘姨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好,如果你放心,大事也交给我。”

一切都在草创阶段,交接起来没什么难的,宋颂计划做得大,目前手上的事也就那么一点。要不是宋颂算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刘姨都怀疑自己被人忽悠了。

不过白手起家的事她又不是没干过,现在她虽然不年轻了,体力也不如从前了,脑子却没生锈,这么个小小的培训机构还难不倒她。

刘姨加入没两天,田正阳也考虑完了,不仅自己决定接受聘请,还帮忙拉了两个老朋友过来。

主要是这两个老朋友在外面混得不太好,本来正咬牙在省会那边住地下室强撑着,听说这边有个音乐相关的工作机会,还包吃包住,他们就来了。

宋颂本来就准备租刘姨手里的单间给职工当宿舍,现在刘姨成了主要负责人,这宿舍就更好安排了,直接算成刘姨入股资金。

相比培训机构准备工作的欣欣向荣,县高中的气氛则有些低迷。

他们这次摸底考和市一高那边联考,老蔡他们还特意要了市一高那边的排名来进行比对,结果很惨烈,他们学校三百多人,只有前十名能挤进市一高中段,其他的很多连吊车尾都比不过。

差距就是这么大。

唯一的黑马是顾临深,他这段时间补充学习了不少的文科知识,一不小心把市一高的第一名比了下去。宋颂这次也不差,一下子从中不溜的那撮人跃升进年级前三十,再努力努力就能离顾临深更近点了。

可这个别的特例弥补不了学生们备受打击的心。

他们和市一高比,还是差太远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