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绿豆蒜_分节阅读_79(1/2)

第57章 大饭局

天擦黑的时分,草藏胡同像往常一样,大爷摇着蒲扇在门口乘凉,大妈抱着小狗聊闲篇儿,小孩儿在广场追逐了一会儿,不情愿地响应着召唤声走回院里。猫儿贴着墙根,警惕地看着走进胡同的陌生人。

客人陆陆续续来到餐馆的门口,无一例外抬眼看着上面黑色的法语招牌,然后一低头,就看到了石狮子边挂着的艾草和菖蒲,都想:端午要到了啊。

餐厅是真小,在日本这种规模的高级餐厅不少,但在北京非常罕见,火锅店的等位区都要比它大啊!地板是实木地板,灯光不像现在流行的昏暗风,敞亮而温暖。白墙壁仔细看,有砂石般的颗粒感,像是海边的老房子;架子上的玻璃瓶放置了各种蔬菜缨苗和香草,没特意修剪过,参差不齐地生长着。饭桌上没有蜡烛,只有一小玻璃碗的洋槐花,散发出柔软的香气。

服务员领着落座。每个座位都手写着名字。服务员也都漂亮,笑容并不过分殷勤,仪态也是合度的。第一眼,有人喜欢这种风格,有人不喜欢,但都感到放心。餐厅弥漫着安然若素的气氛,一般有这种平常心的餐厅,主厨必是有不曲意逢迎的自信,食物差不到哪儿去。

一资深食评家对邱新志道:“你说是胡同小店,我就想一进门会不会都是假古董真破烂,供俩兔儿爷再摆些个偷来的路牌瓦砖。”

“嘿,现在南锣的店都不这么干了。”

“没错,怀旧、情怀这套卖不动啦。”一网络大v插嘴。“现在流行北欧性冷淡风。这店哪儿哪儿都不随,倒是有性格。”

食评家道:“个性顶什么用!老邱,我直说了啊,这家店朋友聚聚、约个炮啥的还行,但凡要有紧要的事情,想请重要的客户、庆祝结婚纪念日,这就有点儿镇不住了,不够庄重。”

“说得跟真事似的,你啥时候给老婆庆祝纪念日啦,我估摸你连嫂子生日过没过都不记得吧。”邱新志嘲道。

“你这是小瞧老黎了!”电视制片人接道:“他要不记得,皮都给削没了,还能来这儿摇着尾巴嘚瑟。”

“我操!”老黎被调侃得连连喝水。

制片人道:“新志,你咋跟这馆子勾搭上了,你不是特烦这种胡同餐馆吗?”

“我烦那些假模假样的烂馆子,但这里的主厨不是假把式,你吃了就知道!”

“霍子安的手艺,我在上海吃过两次,没什么槽点,想法也有,在国内的西餐主厨里能排在前几位。但他不是一上海人吗,怎么跑胡同里了?”一餐饮订位平台的总监道。他在北京组织过好几次餐厅周,跟所有一线的餐馆关系要好。

“胡同里真正的老北京,也没几个了,都是外地人啊。再说——大宣,我们这里就你一北京人吧,你是北京人我也要说——你们北京人一个个的,穿着老头衫、脚一翘,一口卤煮一口二锅头,黄瓜麻酱拌一拌,连炸个蒜都不愿意的,还做高级法餐呢!这种水磨细活儿,还得看上海人的。”

大宣是报社主编,笑道:“咱北京人不玩儿虚的。嘿,您老上周来我家吃炸酱面,连吃了两海碗儿,转脸儿就跟麻酱黄瓜过不去啦?告儿您哈,我要跟我妈告状,您以后别上我家蹭饭了!”

“诶,别别……”邱新志投降。

众人又胡侃了一会儿,邱新志见气氛差不多,给了由良辰一个眼色。由良辰会意,回到了后厨。

霍子安正把幼细的甘蔗码进瓷盘里,抬头问由良辰,“外面可以了?”

由良辰“嗯”了一声。

霎时间,后厨里每个人都停了手,看着霍子安。

霍子安轻松地笑了一下:“不用有太大压力,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辛苦大家了。那就开始吧!”

众人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