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168(1/2)

许秋阳她们的小家庭其实是没有什么好准备的,只要抽个时间搞个大扫除就完事了。

所以她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是用来回县城陪婆婆准备年货,一个大家庭要准备的东西就复杂得多了,首先要准备各种吃食,油角、糖环、煎堆、牛耳朵,这些都是一个合格的主妇必备的技能,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的时候,每一家都要送上一些的,人们也要把各家送来的吃食拿出来品尝,谁的手艺好,谁家手艺差,一目了然。

以前都是罗素芬帮着刘玉梅做的,现在她嫁出去了,这个重担就只能落在许秋阳的肩膀上了,幸好这些东西许秋阳小的时候在外婆家也是做惯了的,虽然许多年不做了,但学到骨子里的东西根深蒂固,只要刘玉梅稍微提示一下,她就能做出来。

在刘玉梅看来,许秋阳原来的那个家穷成那个样子,过年肯定是不可能做这些的,见她学得那么快,忍不住又自豪起来,自家儿媳妇就是聪明。

这些面点做完了都是要油炸的,罗建刚心疼媳妇儿在油锅面前被烤得两颊通红,自告奋勇来帮忙,可是第一锅就让他给炸糊了,气得刘玉梅抄起墙角的扫帚就去揍他的屁股,罗建刚怪叫着四处奔逃,一屋子的欢声笑语。

炸好的年货用一个大脸盆盛着,放在地上摊凉,堆成小山样的油角泛着亮闪闪的油光,散发着浓郁的甜香气味,让人看了心里也饱饱涨涨的,充满了丰的满足感。

这些都要完全放凉了才能到口小肚大的大瓦缸里,完全密封之后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这样才能保证拿出来的时候有最完美的香脆口感。

除了炸面点之外,刘玉梅还要腌酸菜,把白萝卜、豇豆、生姜、红辣椒等等蔬菜洗干净之后,在阴凉处晾上一两天,晾得失去大半水分,变得干瘪瘪的样子就可以用了。

各种蔬菜整整齐齐地码在透明的大肚玻璃缸中,码上大半缸。

淘米水烧开放凉,把食盐和白糖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小心地倒进码着蔬菜的玻璃缸里,然后盖上盖子,在盖沿处加上干净的清水密封,再在阴凉干燥处放上十天半个月,就能吃了,味道酸酸甜甜的,特别醇正,比单纯用醋跑出来的酸菜好吃多了。

刘玉梅说过年的时候整天吃大鱼大肉,所以要多做点清淡可口的酸菜,开胃消食。

许秋阳帮忙帮得不亦乐乎,自觉又掌握了许多新技能,离完美主妇又进阶了一步。

各种吃食光自己准备还不够,还得去买,他们家面子大,百货公司有什么好东西要来都会提前告诉他们一声,许秋阳跟着刘玉梅,有幸见识了一场特权阶级是怎么购物的。

那个星期天罗建刚和许秋阳刚回到家,刘玉梅就给他们俩一人扔了一个篮子,让他们挎着陪自己买东西去。

许秋阳想到刚才路过百货公司门口时候那人头济济的盛况就头疼,真的特别特别多人,人多得百货公司都不敢把门全打开了,只开了一道小门,然后让人守着门口,一批人出去了才敢放另一批人进去买东西,不然的话这半条街道上的人全部一拥而进,准得把整个百货公司都挤爆了不可。

刚刚他们仅仅是路过,就被门口排队的人给挤得七荤八素的,现在想起来都还心有余悸。

许秋阳有点不确定地问:“妈,我们真的要现在去买吗?外边真的很多人啊,我觉得排到下午都不一定能轮得到我们的。”

刘玉梅大义凛然地说:“去,当然要去了,今天有新到的核桃酥,去晚了可就买不到了。”

许秋阳只好挎着篮子乖乖地跟在她身后出了门,心里却默默地想着就算不去晚了应该也还是买不到的,不过这话还是别说了,得惹老人家不高兴。

出门右拐,再右拐,走进了一条小巷,许秋阳觉得有些不对:“妈,去百货公司不是走这条路吧?”

一直默默无言充当背景板的罗建刚突然开口:“你别问了,跟着妈走就行。”他每年都充当苦力惯了,早就驾轻就熟。

来到一扇质地有些老旧的木门前,刘玉梅走上去,三轻一重地敲了八下,停了一会儿,又按照刚才的节奏敲了一遍,许秋阳有些目瞪口呆,这地下党接头的既视感是怎么回事?

门很快从里边打开了,一个娃娃脸姑娘探出头来,看见他们脸上立刻绽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刘阿姨,你们可来了,快进来吧!”

一边热情地把她们迎进去,一边念叨着:“前边催得急,你们要是还不来,就得拿出去卖了。”

许秋阳一眼就觉得这个姑娘好生眼熟,这时候仔细一想,不就是百货公司的售货员嘛,以前和罗素芬一起来买东西的时候打过招呼的。

她悄悄扯了扯罗建刚的袖子:“哎,这里是百货公司的后门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