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_分节阅读_13(1/2)

……没看见骆闻舟贱兮兮地把这段话录下来了。

只要不是承光公馆那种私人地盘,市局的人调个监控还是挺方便的。

公交车站的监控没能捕捉到疑似何忠义的人是什么时候进到承光公馆附近的,但给了他们俩一个莫大的惊喜——九点左右,拍到了那个人从小路走出来,而且径直走到站点,等候几分钟后,上了34路公交车。

这期间他抬头研究过站牌,足以让骆闻舟和陶然认出来,他就是何忠义。

此时,一处心理咨询诊所的营业结束时间到了,最后一个客人站起来,温文尔雅地和咨询师道别,拿出了一盒包装美的巧克力:“辛苦了白老师,我觉得这个味道您应该会喜欢,带来给您尝尝。”

咨询师已经习以为常,这个名叫渡的客人非常会讨人喜欢,甜言蜜语不要钱,从不随意迟到延时,从不情绪失控,经常带一些美又不昂贵过分的小礼物来,连诊所里的清洁工都认识他,她还没来得及道谢,就看见客人的手机震了两下。

咨询师把话咽下去,微笑着示意他自便。

渡做了个抱歉的手势,发现手机上来了两条信息。

第一条非常简短:“多谢。”

第二条夹带了音频,留言是:“礼尚往来。”

渡把听筒凑近耳朵。

“假设,你是个女的,我跟渡你想嫁给谁……其他男人都死光了,就我们俩。”

“那还是你吧。”

“选我,你确定?”

“渡好像还差俩月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呢……”

渡:“……”

第11章 于连 十

咨询师仔细地端详着渡,有那么一瞬间,她发现这个年轻男人脸上闪过一个混杂着无言以对的恼火表情,让他看起来超乎寻常的年轻鲜活,这让她几乎有些惊奇起来。

渡是前几年经人介绍到白老师这里来的,上一个咨询师是她一个专攻青少年问题的师弟,在此之前还换了多少个咨询师,那就不可考了,大概渡自己都未必记得清,听起来,他简直就是个棘手的“刺头”。

把病人介绍到她这里,师弟当然要和她提前沟通,白老师首先要清楚的,就是这孩子做咨询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又是因为什么让整个过程继续不了。

“我其实不知道他有什么问题,”师弟说,“他挺配合的,你想让他说什么,他就跟你聊什么,我试着跟他谈过童年缺少关怀的问题,他母亲的意外离世等等,每一件事他都不回避,态度非常诚恳,甚至有时候你接不上话了,他还会非常体贴的给你带一下话题。白姐,你明白了吧?”

白老师立刻听出了师弟的言外之意——病人不配合。

白老师从业十多年来,见过各式各样不配合的客人,有做量表时候就开始胡编乱造的;有被家里人逼来,坚持认为自己没问题的;还有自认为很懂,反过来调戏咨询师的。这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

咨询师并非万能,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出于种种原因,到最后也无法和咨询师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整个咨询最后就是失败无效的,这些病人或是被介绍给别人,或是慢慢地放弃了心理咨询,不再来了。

渡,毫无疑问,是特例中的特例。

他是属于从量表开始就胡编的那一类,而且编得十分无懈可击,谈话过程中也比较健谈,很少回避,乍一看,甚至让人觉得他有种“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开朗。在年纪更小一些的时候,他也非常善于自控,碰到很敏感的话题,他也不会表现出对咨询师的防御性和攻击性,情感反馈始终比较正面。

唯一的问题就是太正面了。

再健康再强大的人,遇到切肤之痛,也不可能始终保持内心的理智淡定——毕竟伟大的ai只要充电就行,是不需要心理咨询的。

白老师用了无数种方法,也没能建立起医患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只好开诚布公地向他承认:“我的专业水平就在这了,可能没法帮你,如果你仍然认为自己需要帮助,我试试帮你介绍更好的咨询师。”

没想到渡居然拒绝了,并且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无效治疗后,“人傻钱多”地把咨询用翻了两倍,买下了白老师每周三晚上最后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每次走他还会很甜地附赠一句“您这里让我很舒服,对我帮助很大”——要不是白老师自觉年纪能当他妈,说不定都得自作多情地怀疑这个小花花公子是为了泡她来的。

日常生活里没那么多事好聊,渡就会从她这里借走一些书,一周之后过来还,然后就他借阅的书和白老师聊上一通,他好像不是来做咨询的,而是在她这里念研究生,慢慢的,她发现虽然效甚微,但这种方式有时候能让他表露一点真实的想法,虽然一旦被追问到自己头上,他又会很狡猾地绕开。

他像是个住在封闭城堡里的人,四周都是铜墙铁壁,只留了一扇透明的窗户,从后面默默地窥探外面的人,必须非常不动声色,才能让他小心翼翼地把窗户推开一条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