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9(2/2)

他心中虽然疑惑却还是立刻回答说道:“中书令没有说其他,只是说都在奏疏里了。”颜徵垂下眼眸,掩盖住了眼中的失望。

他又问道:“你见过韩王吗?”李通古顿时jīng神一振说道:“未曾,臣到了韩国之后就听闻中书令已经与韩王谈妥,韩王的要求都在书信之内,臣听闻之后就立刻快马加鞭赶回来了。”李通古这句话说的很有技巧,所谓的谈妥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就看颜徵怎么想了。

果不其然,颜徵皱起了眉头。

李通古心下一喜,忍不住多了句嘴:“王上有何忧虑,臣愿为王上分忧。”颜徵看了他一眼心说这个你分不了,除了韩熠,谁都不能为我分忧。

要知道以往就算是公事,韩熠也会再写一封私人信件的,奏疏是奏疏,信是信,会关心一下他的生活,问他最近开不开心,然后会告诉他带什么东西回来。

结果现在全没有了,颜徵表示非常不开心。

他调整了一下心态问道:“以你看韩国现状如何?”李通古说道:“较之我国自是差了许多,算一算的话,应该算是七国最弱。”颜徵点点头:“这样吗?”之前虽然颜徵想要将韩国交给韩熠,现在韩岩跟他一个想法,就让他觉得有些微妙了。

他本能的对韩岩有些敌意,毕竟就算是民间能这么为弟弟着想的人都很少,更不要说在王室了。

韩岩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心情要求韩熠去治理韩国的呢?

颜徵伸手叩了叩案几,又问道:“中书令状态如何?”李通古迟疑回答道:“挺……挺好的,韩王似乎很重视中书令。”颜徵的心情又低落了一个指数,李通古看颜徵似乎不太高兴的样子,便问道:“王上可是不满韩王所提之条件?”颜徵敏锐的察觉到李通古似乎话中有话,便不置可否说道:“你怎么看?”李通古就等着他这句话立刻说道:“臣以为,此乃好事啊。”颜徵倒是感兴趣了:“哦?怎么说?”李通古分析道:“首先若是能够和平兼并,对大秦来说自然是大有好处,而韩国弹丸之地,积弱已久,贸然派个人过去治理,只怕未必能让那里有起色,甚至还会遭到当地人的排斥,若中书令的话,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这种排斥,更何况中书令之能有目共睹,当初芙蓉县贫弱至此,全凭中书令扭转乾坤,想必治理韩地也不在话下。”李通古话里话外都在吹嘘韩熠的本事,最后还补充了一句:“只不过韩地再小也是一国之地,作为侯的封地似乎有些大了些,只怕丞相他们不会同意。”颜徵眯了眯眼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李通古沉默了一下才说道:“臣不愿隐瞒,自当直言不讳,还请王上赎罪,以臣之见,以中书令从龙之功,匡扶社稷之功,当晋位为公。”第258章颜徵听后若有所思地看着李通古,其实李通古说的这些话放在平时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放到这个场景就很有问题了。

颜徵没有正面回答,安抚了李通古两句就让他去休息了。

他低头看着御案上的书信和奏疏,又叹了口气,一时之间有些担心,韩熠不会以后都不给他写信了吧?

高府令看了看时间,小心问道第三书包d3sb.com第一书包 d1sb.com

收藏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