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节(1/2)

反正如果没有孝公这个变法也推行不起来,公孙衍有天纵之才也没用!

更何况孝公祖宗嘛,用他们祖宗骂他们,没毛病!

高府令本来也没把这封奏疏当回事儿,结果打开就念了,然后念着念着发现不太对,声音就逐渐消失,最后颇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颜子荐。

颜子荐也被骂懵了,回过神来之后就觉得有些尴尬。

不过他看了看下面,发现大家都是一脸尴尬,想了想,反正他也没有独骂我一个,而且这项政策也不是我定的,于是他就心特别大的让高府令给读了下去。

颜徵这是第一次听韩熠骂人,当初韩熠为他出头的时候,只有拿出地图那次他在场,后来无论是他跟褚世英的争斗,还是他落入赵军圈套,他只知道韩熠力压众人,但具体怎么压的并不知道。

今天……算是见识了。

这从面到点的喷人方式,他……他觉得韩熠对他真的是很温柔了。

就算韩熠不同意他的想法,也从来没有用过特别激烈的词语,一般都是先犹豫,然后才小声说自己的意见。

当然更多的时候,韩熠压根就不会反对他的想法。

越是想,颜徵就越是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这么一想,韩熠恐怕喜欢他许久了吧?

只不过对方一直没有开口,是不是在顾忌着什么?

于是在韩熠把所有人都骂的狗血淋头的时候,大佬们都一脸菜色,只有颜徵一脸微笑,还笑的特别温柔,仿佛韩熠递上来的不是骂人的奏疏,而是当众表白的情书一样。

等这封奏疏念完了之后,现场一片安静,颜子荐轻咳一声说道:“大家……说说看吧。”

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喷回去了,鉴于韩熠不在这里,他们就只能成了互相吐槽大会。

大庶长自从王后被废之后就很边缘,但颜子荐一直也没把他撸下去,他平时也不多说话,此时终于是忍不住开口说道:“芙蓉县令真是异想天开,就算是休养生息也不该在交战之地,谁知道什么时候那里又成了他国领土?难道还要为他人作嫁衣裳吗?”

众人纷纷点头,这项国策的定制就是建立在这个时代常年征战的基础之上。

像是这种交战区域,今天是秦国的,明天就可能是赵国的,休养生息繁衍人口,这都是长远之计,这边国家贴着钱辛辛苦苦弄了半天,转头就成了别国领土,这些百姓也成了别国百姓,给别国交税去了,难道不呕心吗?

正确做法当然是在占领这片地的时候尽可能的掠夺,将现有的资源都转移到后方,这样哪怕那个地方被人夺走了,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

因为大庶长一句话,现场瞬间展开了对韩熠的批评大会。

最后大庶长出来总结道:“芙蓉县令太过年少,不懂这些也是情有可原的……”

从他们争吵开始,颜徵脸上的笑容就在逐渐消失,不过他没有冒然搭话,此时听到大庶长这么说,便淡淡开口说道:“我倒是觉得芙蓉县令这样做也是有依据的。”

众人一阵安静,太子在朝会上发表意见的时候并不多,但是每一次都能一针见血,久而久之大家也不太敢轻视他。

更何况,谁都早知道颜子荐看重韩熠,但韩熠严格来说却是太子的人。

现在他们都开始思考,太子会为韩熠出头到什么地步。

颜子荐懒洋洋的靠坐在椅子上说道:“哦?那太子就说一说吧。”

对于韩熠骂人这件事情,颜子荐其实挺麻木了,反正韩熠跟他翻脸都不是一次两次,这一次韩熠还是温柔的,因为骂的是朝廷整体,并没有指着他鼻子说他对不起祖宗。

他对韩熠的奏疏不太满意,更不满意的是大庶长的态度。

韩熠是他派出去的,现在大庶长话里话外都是韩熠年轻不懂事,不适合做这件事情,岂不是在说他识人不明?

本来颜子荐还在思索怎么把这个面子给圆回来,现在颜徵开口,他乐得让儿子去为他冲锋陷阵。

颜徵淡定说道:“若是别人,大概会担心芙蓉县什么时候可能就又回到了赵国手里,但是芙蓉县令,晸悦伯,他是不会有这个担心的。”

大庶长挑眉:“哦?太子难道是说赵王会因为他而网开一面?”

韩熠跟赵王之间的恩怨许多人都是知道的,当即就有人嗤笑一声:“怕是赵王巴不得连人带地一起都拿回去呢。”

颜徵看了他一眼,发现是新上任的中更,这位跟大庶长没什么关系,很可能是单纯看不惯韩熠。

他也没有跟中更计较,而是说道:“因为他是韩熠啊,他到了那里,赵国这辈子都别想将芙蓉县再夺回去了。”

中更问道:“太子殿下这般说可有凭证?”

“就凭他带着五千人打败了赵军一万人,并且以极小的代价灭七千赵军!别说在座各位,就算是将所有将领都加起来问一问,可还有人有过这样的战绩?”

第160章

颜徵几句话就将众人说的哑口无言。

大家面面相觑, 好像……还真没有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韩熠过于年轻, 还是因为过于好看, 很少有人将他跟能征善战的将军联系在一起。

但人家真的带过兵,并且实绩过硬。

在场没人吭声,因为大家知道太子其实还是留着余地的,韩熠干掉那七千人的时候何止是用了极少的代价, 他压根就没有付出代价!

不一兵一卒灭掉赵军七千人,并且还附带削平了一座山头, 这件事情真的不能深思, 否则越想越可怕。

颜子荐应了一声说道:“太子说的的确有道理, 所以……大家还是再商讨一下吧。”

不得不说, 韩熠这一道奏疏虽然把大家都骂了, 但的确提出了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那就是人口。

从孝公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 秦国的人口已经是七国之最,否则也支撑不起跟五国同时开战的局面。

但这一场仗打过之后,秦国哪怕不是元气大伤,人口也锐减了不少,春耕情况放在颜子荐的案头,在看到有那么多土地无人耕种的时候, 颜子荐是十分心焦的。

韩熠这一封奏疏也算是正中下怀让他将这件事情先提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