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节(2/2)

这都是人之常情,然而他们跟华族不同,他们只是想要打压韩熠,却并不想要杀掉韩熠,也不想把他扳倒。

韩熠对于秦国的重要性,他们两个十分清楚。

现在韩熠突然失踪,还是在燕国,这个问题是真的很大。

颜徵也不废话,点头说道:“燕太子大婚给阿熠送了一封请帖,当年寡人与阿熠自赵国逃亡的时候曾承蒙燕太子照顾,从燕国平安返回大秦,阿熠一直感念他的恩情,觉得成婚是人生大事,寡人不方便出面,他就去以个人身份参加燕太子婚礼,寡人念及旧情便同意了,但阿熠身份特殊,是以我跟他约定三日便传信一次,超过四日就要准备营救,如今……已经过去了三日半。”

丞相跟大庶长两个人都没有说还有半天这种废话。

消息一旦延迟了,那么这半天有没有都是无所谓的。

想要营救那么现在就要开始布置,若韩熠真的是因为什么意外才导致消息传递晚了,那么半天的时间也不至于让他们有什么损失。

是以丞相立刻说道:“必须派人营救,并且对燕国施压,询问燕王到底发生何事。”

大庶长问道:“王上,韩侯走的时候带了多少人?”

“近一百五十人。”

丞相瞬间怒了:“燕王好大的胆子,连我大秦中书令都敢扣!”

刚刚大庶长问颜徵人数就是担心是不是在半路上遇到劫匪什么的。

然而一百五十人的队伍,还都是锐,韩熠本身又手段层出不穷,这种情况之下一般的劫匪都动不了他,如果真的遇到了劫匪,那倒霉的反而应该是劫匪,甚至劫匪的老窝可能都会被韩熠端了。

这种情况下,韩熠失踪那必定是燕王的手笔。

颜徵沉声说道:“的确,燕王如此目中无人是将我大秦不放在眼里,现在寡人要征召大军,攻打燕国!”

大庶长跟丞相听了之后差点没被自己的口水呛死!

在他们的眼里,向燕王施压是肯定的,做出要攻打的样子也是正常的,这样才能逼迫燕王放人,顺便借着这个由头跟燕王要一点好处。

毕竟扣押秦国高官只是放人就行了?大秦好歹是七国之最,这么简简单单的就过去让他们的面子往哪放?

可他们从头到尾都没想过要跟燕国开战!

颜徵既然要调集大军,那就必然不是做做样子,如果是做样子的话只要吩咐边境驻军动手就行了,了不起再调遣一队过去,跟本不用征召大军!

丞相深吸口气说道:“王上,三思啊!”

颜徵说道:“寡人心意已决,两位卿家不必多言,准备召集重臣议事!”

丞相跟大庶长两个人对视一眼没有多说话,现在颜徵在气头上,他们两个一味劝他反而容易适得其反,议事就议事吧,反正到时候不同意的肯定不仅仅是他们两个。

到时候就算是颜徵也未必能够违逆大家的意思!

丞相跟大庶长没有再说话,颜徵多少也猜得到他们的心思,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等到人都齐了之后,再一次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果然,从上到下,基本上没有人支持颜徵的决定。

燕国那冰天雪地的地方他们调兵去作战本来就是吃亏,中原的士兵未必能够扛得住那样的气候啊。

而且为了一个人就发动战争,怎么想怎么不划算。

哪怕这个人是韩熠。

当然还有一些人是巴不得韩熠就此被留在燕国,甚至被燕王所杀,这样他们就不用尽心机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们更是会反对。

之所以说是基本,那就是从头到尾军方都没有发表意见。

他们就沉默的站在那里,看上去没有了主意,实际上他们的心思也不少。

对于颜徵的决定其实他们心里还是有些支持的,现在跟魏国和赵国的战争其实已经成了拉锯战,并且有投入太多,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如果他们知道回合制这种东西,就能明白这两边的战争基本上打成回合制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军官都被调了回来,调回来之后自然就是赋闲在家,他们又不能亲自训兵,闲下来就觉得无聊了。

更何况将领想要功劳想要晋升就需要打仗,他们也渴望打仗。

在颜徵说要打燕国之后,大将军蒙翱就开始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得失,最后的结论是能打!

只是现在朝野上下同意的人太少,蒙翱需要观望一下颜徵的态度。

如果颜徵被这些大臣给压了下去,最后决定不打,他这个时候说话就不太合适了。

不过以蒙翱对颜徵的了解,既然颜徵在大家面前说出了要打这句话,那么就是已经深思熟虑过了,一般不可能轻易改变主意。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颜徵主意十分坚定,跟蒙翱想法唯一有出入的就是颜徵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而是在意识到韩熠出问题的一刹那就已经怒火中烧,他做不到在咸阳继续等消息,也不想让下面人拖拖拉拉的去跟燕国交涉,然后再解决这件事情。

拖下去谁知道韩熠还能不能活着回来?

所以他必须快速发动战争,让燕王看到他的决心,看到大秦的实力,迫使他不敢对韩熠动手,从而快速交出韩熠。

颜徵等大家都说完之后也不高声也不愤怒,只是平静说道:“寡人心意已决,尔等不必多言!此次由寡人亲征!”

这一句话犹如一滴水落入了油中,整个大殿都快要炸开了。

丞相跟大庶长本来一直在旁边老老实实不说话,他们两个不想得罪颜徵,所以在第一开始反对之后就没有再说什么。

他们知道一旦给颜徵施压,迫使颜徵退让之后,以颜徵的个性必然会记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