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齐人家_分节阅读_272(1/2)

说着她就急匆匆地走了,她这也是该去看看一直在睡着的小儿子了。

“娘……”午睡困得死去活来的小金珠下意识就觉得她娘又要抛弃她了,当下就扯着喉咙凄惨地叫她,“你又要去哪儿,怎地不带我?”

齐项氏当下吓得就一哆嗦,赶紧抱起她,“小乖乖,不哭了,你娘去有事去了。”

“才不是,她又去看小弟弟去了。”齐奚也是不好骗,揉着困倦的眼睛委委屈屈地道,“自从有了小弟弟,她眼中就没我们了。”

被祖母牵着小手的齐望这时候很严肃地点了下头。

是这样的,没错。

现在他们阿娘最疼的就是小弟弟,事实是这样的绝对没错。

不等国公府来人,谢慧齐就召集了府里所有的管事。

她把国公府各地物资的帐册拿了出来,分发到位。

每个地方都派两个管事即日拿着册子过去对帐,之后官府要是来人搬取物资,每一样都要写道清楚,每页皆要盖下官印,立下借契。

这以后的债还不还现在不好说,但借的就是借的。

国公府为天下倾家荡产,他们可以现在不说,但往后皇帝要是拿这个作筏子,那是不成的。

管事们也是第一次知道府里四处有这么多的东西,个个也都是吓了一跳。

但这再吓一跳,心也是稳的。

主子们能耐,府里的人日子再不好过,那也不是别府能比的。

管事们出去都是另外要算奖赏银子的,身上也还了府里大夫制的解毒丸,随行的还有四个护卫,所以他们出行也还算是安全,但羊毛也是出在羊身上,谢慧齐没打算让他们白走这一遭,出言让他们在这一路上多留点心,每到一个地方,要打听好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有现在的情况,最好是什么东西可以吃,可以用,还可以挣钱的,都一一写道清楚。

这样带回来的消息可能不会条条都有用,但综合起来,总会有她用得到的地方,到时候总结出来的实用的东西被传播了出去,对这个天下的百姓也是好的——古代的情况发展慢,最主要的也是交通不方便,不利于有利事物的传播。

管事们跟护卫们这一通派出去,国公府就少了一小半的人了,谢慧齐这下也是没空想着要少去的那些东西,脑子里成天都是在琢磨着怎么把这日子过下去,养活府中的人。

这时候国公府在京的属臣得了消息,也是纷纷上了府。

在得知事情还是可以由他们定的后,属臣家的卫,扈,楚,许四家,皆按国公府给的章例来给,都是八成,而有些下属家就舍不得了,有给七成的,给六成的,而见给七成,六成的没有问题,再后面的给五成,四成的都有。

管得再好,人心也不可能是全齐的。

等国公府开了这个头,被太子拿来游说各家后,秦相等高官家也是纷纷解囊。

不过见这些人家有的只给三四成,国公府家最后那批没给的属臣也是三四成地给。

而江南那边情况就要好多了,张异管辖的江南三州居然有义商捐粮,江南首富捐出了家产的大半存粮近五千担,紧接着,江南容氏也是给出了家中八成的存粮,而江南天下闻名的盐商家也是捐出了家中近七成的粮食,而江南有名的药中堂带头,也给出了不少药材出来,还每日熬一万碗避邪汤发放,由这几家带了头,情况最恶劣的江南却也是好得最好的,民众也是非常快地稳定了下来,等着官府再进一步的安排。

而江南甚至跟朝廷禀报,说让朝廷派钦差大人监督送往京城的粮草上京。

燕帝任政一生,从来没觉得有臣子可以让他这么痛快过,国家危难之时,江南几方官民的壮举当真是让他大快不已,当下就朝南方传了圣旨,凡捐粮千担以上的商人家皆可了以后百年的赋税,其后世子弟世代皆可入州府的学堂入学,而捐半数家产的,皇帝亲自写了圣旨,封了皇商之名,甚至连药中堂也是让宫中的人刻了匾额,让钦差带过去。

此后,各地纷纷效之。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忻朝的艰难困境也渐有了曙光,因灾难和疾病流离失所的百姓们终也有了庇护他们的地方。

国师在宫中因此多喝了碗酒,醉倒在了宫中枯老的千年大树下。

齐君昀是九月初回的京城。

他先进了宫,跟皇帝报福河州的灾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