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旅行时和校草睡一个房间_分节阅读_5(1/2)

然而分数出来之后,现实摆在了他的面前。

有一个标准一直在夏锌心中——他始终觉得如果没办法读211、985,那也没必要去外地读书了。而他当时的分数,显然是没办法帮助他进入他选定的几个城市的211、985学校的。

放眼杭州,小语种专业大多是二本,生物类专业有一本,可临到头来要填报志愿的时候,夏锌又退缩了。

生物类专业读出来,未来要找工作会有所局限是事实,家里人也并不赞同他选择这类专业。

他们游说着他:虽然很多人未来择业可能会选择和专业完全没有关系的工作岗位,可不能因为有这个出路存在,就随便乱选专业。

为了未来找工作考虑,最好还是选实用点的,比如经管类的,信电类的,建筑类的。

可夏锌的分数有限啊,就算是在普通大学选专业,那些所谓的“实用”类专业,很多他也高攀不上。

最后他的选择落在了从未考虑过并且也十分陌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上。

当时他爸爸是这么跟他说的:“这个专业读得好,以后出去找工作也不难,你要是实在不想读,大一认真点,到时候转个专业,转到经管或者建筑学院那边去。”

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就这么落定了,夏锌隐隐感觉到,他在父母劝说下做出的选择,不一定是错误的,但一定是遗憾的。

而遗憾的产生,最终在于他的犹豫不决和胆怯。

他把自己限制在了一个狭小的世界里,狭小的世界也限制着他。

选完专业之后,一次和黄河易湘出门时,他忍不住倾诉——那本《全国高校专业解读》里那么多学校,那么多专业,真摆在面前了,好像选来选去也就那么几个专业能选的。

黄河和易湘也深以为然。

两人的分数和他没差多少。

“其实能选的专业还是很多的,只是不敢选,”易湘犹豫了下说道,“我原本想去传媒学校的,但很多专业出来之后在行业里也挺难混的,考虑了半天还是选择了‘安全路线’。”

黄河笑了:“都一样,‘安全路线’。”

没有任何激动和兴奋,志愿填报完毕后,选择了“安全路线”的他们心中只有无奈的平静。

“哎,听说慕寻去北京,而且是去读天体物理学,”易湘忽然说道,“听高一杏说的。”

“牛逼啊,”黄河感叹,“不愧是物理课代表,不仅考得上,而且也真的敢选。”

说到这,两人又看了夏锌一眼。

夏锌作为化学课代表,平时月考期中期末考,甚至几次模拟考,分数和慕寻差得都不多。

高考,他是真的考砸了。选择,他也退缩了。

而夏锌抬头,刺眼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落在他的眼中,刺得他下意识地眼眶酸涩了起来。

那一刻,他清晰地意识到,慕寻真的离他很远很远。

而此时此刻,在日本京都这间小小的餐馆里说到高考这个话题,四人一阵沉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