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之道_分节阅读_143(2/2)

皇甫元也知道慕昭要亲自护送,大约是怕又有皇甫汉之类的事。

皇甫元在心里想,红颜祸水,看慕昭一腔深情,他便有些担心儿子。

慕昭来到耳房里,长宁正坐在那里逗睡醒了的女儿,见到他进来,她便起了身,低声唤他:“昭郎。”

慕昭过来执起她的手,说:“我已向父皇告退,我们便回去吧。”

长宁应了一声,便拾了一番,出了偏殿,从檐廊往外走。

路上正好遇到一位内监领着两位穿着紫色圆领大袖官袍、戴着幞头官帽的中年男人要去垂拱殿后殿。

紫色官袍的乃是文官三品以上,这两位都是朝中高官。

见到穿着朱红蟒袍的秦王,三人便停了下来,三人看来都认识慕昭,已经行礼道:“见过秦王殿下。”

他们已经看到了走在秦王侧后方穿石榴裙的女子,但是想到有人说秦王的侍妾为他生了一女之事,觉得此女子该是秦王的女眷,自然不会询问,已经躬身并不看这位女子。

不过刚才只是短暂一瞥,也已经看到跟着秦王的女子云鬓乌鬟,肌肤如雪,眉目如画,身段窈窕,翩然若惊鸿,又端庄从容,实非一般女子。

他们震惊于秦王是从哪里去找到的这般容貌和气质的女子,为何又将她带入宫来。

慕昭上前道:“高大人,蔡大人,请勿多礼。本王这便出宫去了。再会。”

高大人和蔡大人都再次行礼,恭退到一边让秦王带着女眷先走了,而且走远了,他们才抬起头来,又多看了几眼,这时候看到除了那位穿着石榴裙的高挑美艳女子之外,还有一位穿着单衣的女子抱着一个小婴儿,想来那个孩子就是秦王新得的长女了。

高齐玉乃是前丞相高铎的次子,高家本来因为刘家当权而遭殃过,在皇甫元登基之后,才又让高齐玉任职户部尚书,高家并未拒绝在皇甫家的皇朝里任职,而且还颇为效忠,高家的这种姿态,稳定了朝中的大臣。

而另一位蔡大人蔡桐乃是散骑常侍,他是蔡家的家主,蔡家本也是世代簪缨之家,乃是北方大族,不过现在已经大不如前了。

两人都是高官文臣,本不必对秦王皇甫奚那般恭敬,但这个时候,文官一律被武将压着,地位低,加上秦王不仅手握重兵,且是皇帝非常宠爱的幺子,对待臣子又一向客气和蔼,他们恭敬些,也是应当。

两人心里都揣测着随在秦王身边的美貌女子的身份,但不可能就这般猜到她是前皇后。

因秦王依然单身,现在京中贵族,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想将家中女郎嫁给秦王做秦王妃。

北朝没有南朝文臣武将不宜联姻的忌讳,相反,北朝的文臣为了提高家族的地位,很愿意同武将家族联姻。只是这些武将和各地守将家族,愿意娶文臣家女儿的人少,他们也更愿意武将和武将联姻,当然,除非哪家文臣之家的女儿广有美名,武将之家的儿郎前去求娶也是趋之若鹜的。

☆、第97章

第三十六章

慕昭陪着长宁一同坐在马车里,长宁将脸靠在他的怀里,说:“皇上同意了我们的婚事,只是不知婚期何时。”

慕昭轻吻她的头发,又握住她的手,想了想后说:“卜测婚期之事由司天监掌管,我让人前去拜访司天监提点,让他卜出一个最近的日子。父皇提倡节俭,正好我们便节俭行事,早早成婚。”

他又低下头,轻吻长宁额头,“只是要让你委屈了。”

长宁笑道:“能够早日嫁给你,便是我的愿望,即使婚礼节俭行事,又有什么大碍。我本就不是好虚名的人,盛大的婚礼于我,并不是什么开心的事。只要你和子樱能好,我便觉得好。”

慕昭将她抱紧,说:“一定会好的。”

长宁又问及方才遇到的两人,“方才在垂拱殿廊芜遇到的两位大人,乃是何人?”

慕昭并不避忌给长宁讲朝中事,相反,大多数朝中事,他会和长宁说起和商议。

长宁往往有非常准的看法和中肯的建议。

他说:“那位个子稍高,留长须,大约不惑之年的男子,乃是前丞相高铎的次子,名唤高齐玉,很有才名,父皇登基之后,便请他出任户部尚书,他未有推拒便入朝了。他虽是高门子弟,但曾经出任过地方官员,对农耕也颇了解,现在实行的流民回乡耕种和就地安置耕种,是由他主持,父皇近来很看重他。另一人,稍矮胖者,乃是蔡家家主蔡桐,蔡桐少有才名,现在已是大儒,现任散骑常侍。父皇近来喜欢听他讲治国之道。”

长宁对高家和蔡家都不陌生,在北朝,高、祁、蔡、王、关、苏等都是世代簪缨的文人世家,只是国家大乱之后,这些家族即使在朝中依然任职,但地位不如武将,每一家都在走下坡路,不过,即使如此,这些家族的家学源远流长,那些靠拥兵自重的武将自是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