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不嫁高门_分节阅读_95(1/2)

永福看出他的意图,忙低声在他耳边道:“谨白,他们年纪大了,说你就听几句,不爱听就寻个机会离桌。这么灌酒,万一老人家喝多了,再有个好歹,我看你上哪哭去!”

俞谨白经他提醒,方住了手。看二老都有了三分醉意,他便趁机寻个借口,说要出去赏月亮,片刻就回。得到允准后便溜了。

阿四阿五并没喝多,心知俞谨白这是要开溜,便也寻机悄悄跟着他离去了。

主仆三人在这中秋夜里,行走在乡间的路上。当空一轮圆月,向着人间大地挥洒银辉。

可是要走去哪呢?回别院么?冷冷清清没个意思。

俞谨白忽对他的两个笨小厮道:“京郊这几年兴起了走月亮的风俗。每到中秋佳节,女子们便盛装打扮,成群结伴走月亮。不如去瞧热闹罢。”

京郊的女子很懂得趁此机会玩乐,自行添了走月亮的礼仪。她们不止手里提着灯,还会往河里放纸灯祈福。小媳妇祈求生个大胖小子,大姑娘祈求寻个如意郎君。

阿五板着脸道:“小的如今方知爷竟是个好色之徒。”

阿四义正言辞道:“爷,这不好吧?太没规矩了。”

俞谨白:“……”

他只是想瞧热闹,这两个混账说得好像他要去调戏良家妇女似的。

“咳咳”,俞谨白道,“想来你们不愿去,我也只好自己去!”展开身形,往河边去了。

这么好的机会,阿四阿五怎么会不愿去,齐齐嚷了一句:“爷,等等小的。”

话毕,抬脚跟了去。只是哪里追得上俞谨白。

俞谨白这一去,便见到了一个中秋比他过得更痛苦的人。

不过,在他瞧见那人之前,杨雁回先他一步瞧见了。

杨雁回原本是和几个女孩一起走月亮。后来,众女到了会宁渠边上放灯。她这才想起,她没有纸灯。

这倒不打紧,她回去用纸折几个便是。反正今晚出来走月亮放纸灯的人多,不用怕走夜路。待她做好了纸灯,另寻几个姑娘一起出来放灯便是。于是便在众女祈福时,悄悄离去了。

杨雁回正走在一条小径上时,前方不远处行来一个满身酒气的少年。

秦英带着几分醉意,牵着一匹骏马,走得歪歪斜斜。

他心里着实不痛快,不为别的,只因从未经历过这般恼人的中秋节。

他家老太太因不爱热闹,往年都只寻了由头,不与众儿孙庆中秋,只在荣锦堂跟自己的心腹老妈妈、小丫鬟们一起乐呵乐呵。今年也不知怎地了,老太太带着众人行过拜月礼后,兴头头的说要在湖边赏月。小葛氏自然要跟着伺候,英大奶奶当然也得跟着伺候。嫡母和妻子都在后头园子里赏月,秦明杰自然也只能在小湖边过中秋了。秦英兄妹三个当然也跑不了。

从头到尾,根本没苏姨娘什么事。仿佛她是个不存在的外人。老太太不喜她,便是她想寻个借口来,也没那个胆子。

作为儿子,秦英心里很不好受。

其实,他一年前求过父亲将姨娘扶正。

姨娘为秦家操劳多年,又生养这么多儿女,将她扶正怎么了?发妻亡故,扶正生过儿子的侧室,在大康并不是多么罕见的事。

可是父亲说自己身为礼部堂官,绝不能做这样的事,并严令他不准再提此事。

在御史弹劾,外头流言又愈来愈多后,父亲再次续弦。

他的生母,终究只是个妾。

秦英明白,父亲仕途大好,不到四十岁便官拜礼部侍郎,将来入阁都是极有可能的。以父亲的为人,绝不会冒着给人抓把柄的危险,扶正姨娘。

而今,姨娘膝上的青红紫肿尚未褪去,他们却要言笑晏晏,在老太太跟前承欢。

秦英心情不好,奈何老太太兴致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