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记_分节阅读_100(1/2)

谢尚书大半辈子的政治斗争经验告诉他,绝不可能这样简单。

一个谢氏家族无能为力的局面……

真的会有这样的局面出现吗?

谢莫如毕竟是姓谢的,谢家对于谢莫如的亲事拥有一定的话语权,甚至谢尚书有把握利用自己在朝廷与宫闱的影响力来影响谢莫如的归宿。但是……掸一掸谢莫如写的这道表章,谢莫如是有意皇子妃的位子吗?如果真有一件让皇室心动的东西,皇室怎会将她外嫁?

说到皇子妃,谢尚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亲外孙三皇子……

还有,那样东西是什么呢?

唉哟,谢尚书宁可不知道。

不过,肯定与宁平大长公主相关……那个女人,难不成最后真留了一手,藏了什么宝贝……谢尚书真是好奇又不敢知道,种种矛盾的心情,就跟揣了一千只猫在挠一般,种种滋味,难以言喻。

谢尚书脑补了一个休沐日,第二天上朝,寻了个单独陛见的时机,闷不吭声的把谢莫如的折子递了上去。穆元帝见谢尚书一句话不言,直接递折子,还以为是什么为难的事儿。将折子打开,这也不是谢尚书的笔迹啊,往下一目十行看完,穆元帝将折子扣在御案上,这位皇帝甭看年轻,实不愧他十八岁干掉宁平大长公主的美名,道行非谢尚书能比。穆元帝没说什么,“哦”了一声,示意自己知道了,就打发谢尚书退下了。

待谢尚书走后,穆元帝一笑,难得谢尚书想出这种法子,竟然让谢莫如自己上表章。还有永毅侯夫人,哼,永毅侯府!

那件事,难不成真的确有其事?

不论是与不是,其实,都不要紧,都是机会。

曲指在奏章上轻轻一扣,你是想从中得到什么呢?

作者有话要说:ps:莫如当然是有cp的~

☆、第92章

谢尚书替谢莫如递了折子,然后,不论家里还是衙门,谢尚书都颇是小心翼翼,暗中关注帝都动静,寻思着靖江王什么时候放大招啥的。

结果,从春末夏初,一直到皇长子开府大婚、永福公主、长泰公主赐婚,一直到夏尽秋来,黄叶落尽,秋闱结束,雪花飘舞时接到次子打发下人捎来的家书……不论帝都城,还是朝廷衙门、靖江王,都依旧是四平八稳的样子。依谢尚书之身份地位都未曾觉察出有何不妥,可见是真的没什么不妥。

谢尚书吊了大半年的一颗老心觉着,这次可能是谢莫如推断错误。当年今上亲政那么乱的时节,靖江王府都没什么动作,何况如今天下承平日久,今上也已牢牢的坐稳江山,且靖江王这把年纪了,顶多再熬个一二十年,这位王爷也要入土为安了,还折腾个啥啊。

难道,谢莫如猜错了?

想到次子捎来的家书,不,也有可能是时机未到。

谢尚书问老妻这些天谢莫如有没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谢太太将个白底红梅套的手炉放手畔,一面剥了几粒松子仁,搓去细皮,道,“莫如挺好的,怎么了?”谢太太没觉出长孙女有啥不对头的,继而同丈夫说到家中事务,“我还说呢,殿下同阿柏在外头,永福公主长泰公主大婚,殿下不在,咱们替殿下出一份贺礼才好,不想殿下倒提前打发人送了回来。”说到这个,谢太太倒想起来了,“哦,莫如不是同李世子相熟么,她与我商量着,打算在家里的礼单里再加一份她单独给李世子的贺礼。”谢太太问丈夫,“这没什么不妥吧?”

还真没有。谢尚书又问,“宫里娘娘可好?”

“好。就是在忙两位公主大婚的事儿。”谢太太笑,“今年实在喜庆,娶了一位皇长子妃,嫁了两位公主,听说,太后娘娘已经在为二皇子相看皇子妃了。”

谢太太并不关心二皇子亲事如何,她道,“三皇子过年就十五,待二皇子亲事定了,就该说三皇子的亲事啦。”关心的是自己亲外孙。

谢尚书道,“打发人知会公主府一声,把府里都拾妥当,提前把屋子烧暖了。”

“这还用知会?”公主府里,宜安公主已留了可靠的嬷嬷打理,自不会刻薄了下人去。

“不是这个。”谢尚书道,“阿柏他们兴许年前就能回来。”

谢太太既惊且喜,“可是真的?”

谢尚书微笑颌首,“年前应该能回来。”

这等喜事,谢太太自不会瞒着,很快谢莫如谢莫忧便知道了,谢莫忧笑,“二叔这么快就回来了,我还以为二叔得在外头呆好几年呢?”

谢太太笑,“具体我也不大清楚,听你祖父说是有西蛮使臣来向陛下请安,你二叔大概是一道送他们来帝都,回家该是捎带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