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记_分节阅读_334(1/2)

三郎将请帖揣怀里,心下还有进一步打算,道,“这回我想让小唐哥帮咱们引荐一二。”

四郎显然也知欧阳镜大名,道,“这成不?”

“如何不成。”他们也是皇孙呢,何况还有人引荐。

孩子们这般热闹,倒叫谢莫如想起当年江北岭来帝都时,彼时她亦不过小小少女,听闻可去听江北岭讲学,亦这般欢喜。谢莫如不禁问,“欧阳先生这么有名啊?”不就是江北岭的关门弟子么。

四郎抚一抚手中请帖,眼睛亮亮的,“母亲,欧阳先生可是北岭先生的关门弟子,我听说,皇祖父都要点他进宫讲学呢。”

五郎也说,“欧阳先生词也写得极好。”说着还摇头晃脑的吟诵了几句。

昕姐儿也跟着道,“以前就知道他诗词写得好,不想骂人也厉害。前些天帝都传来传去的都是傅颜的赋,欧阳先生的赋一出来,根本就没人看傅颜写的了。”她打算当天女扮男装跟着哥哥们去凑热闹,六郎也要去,三郎说他,“你去了听得懂么,都是大学问家,说的是学问上的事。”

六郎不喜被兄长看扁的感觉,板着小脸儿道,“不就是吵架么。”

“啥吵架,那叫论战。”三郎纠正。

六郎道,“也差不多。”

大郎最是稳重,问,“母亲,你去不?”

谢莫如笑,“我就不去了,你们去吧,虽不必什么大排场,也带上侍卫。”

大郎都应了,还打算去四伯府上问问四伯家的堂兄堂弟们可要同去的。

闻道堂此番论战,排场搞得很不是凡,连穆元帝听说闻道堂要开辩论会,都派三皇子去听了听。具体当天辩论会的情形如何,谢莫如是不知道的,不过,三郎回家眉飞色舞、比手划脚的学了大半个时辰后,三郎仰天感慨道,“果然不愧是让我心仪的欧阳先生啊,唉哟喂,那个口才,欧阳先生一个辩翻了十个。”

二郎眼睛也亮亮的,就是他语速不比三郎快,跟着补充,“太厉害了,还有一人叫欧阳先生给辩的翻了白眼。”

“就那姓傅的。”三郎很是厌恶傅颜,今见傅颜倒霉,三郎很有些兴灾乐祸的意思,道,“辩不过就辩不过呗,也不必这样较真,还装晕。”他是绝对不会承认傅颜人家是真的叫欧阳镜给骂晕的,三郎笃定,傅颜必是装晕无疑。

谢莫如听了半天见孩子们也没说到重点,不禁问,“欧阳先生都辩了些什么。”

这还真把三郎给问住了,三郎道,“太多啦,母亲别急,我想一下啊。一时半会儿说不上,不过,旁边儿有记录的,明儿我寻一份论战记录给母亲看吧。”

谢莫如心说,合着你光去看热闹了。

二郎道,“分好几场,头晌去就辩了一个时辰,与欧阳先生打对台的换了三拨人也没把欧阳先生辩下去。中午用过饭,说来闻道堂的小菜不错,虽不甚致,倒也清清淡淡,有山水田园之美。尤其一道蜜汁凉藕,正当时令不说,味儿也好。那蜜用的是今秋的桂花蜜,我一尝就知道。”这位是半个美食家。

四郎五郎念书比兄长们晚,俩人都说,“初时还听得懂,后头越说越深,好些典故都不知道。”

大郎道,“欧阳先生称传国玉玺不过一块石头,有它,德不为之增,无它,德不为之减。今天下有鼠目寸光之辈,竟将一块石头与国之大运联系一起,委实可笑。”

六郎想了想,“还说了,历来国君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从未听说过得玉玺者得天下。自传国玉玺失落,几百上千年光阴,几经王朝更迭,一样是有圣君有昏主,有盛世有饥荒,天下如何,在为君者可行德政,为臣者可秉忠贞,而不在于手里有没有一块石头。”

三郎叫一兄一弟提醒着也想起来了,连忙道,“对对对,傅颜那边则说,非有传国玉玺不为正统,还说,靖江无德,故失此玺。欧阳先生问他,如何知靖江有此宝物?傅颜就答不上来了,欧阳先生便说他道听途说,嘴碎有如长舌之妇……反正说了他好些话,这么大冷的天,那姓傅的硬是出了一脑门子的汗,忽然眼睛一翻,就厥过去了。他这晕,肯定是装的。”三郎坚持傅颜是装晕。

总之是欧阳先生大显身手,以一当十,大获全胜,其优雅智慧之风采,简直难以用语言形容。不过,因欧阳先生身子不大,一畔小炉子上熬着参汤呢,欧阳先生生怕自己撑不住,提前备了参汤提神。小唐都感慨,“我小师叔是拿生命在与那伙子人吵架啊。”

欧阳镜给郁闷的:这群没见识的家伙,那叫辩论,不叫吵架好不好!

总之,欧阳镜一辩成名,

傅颜风采终归是昙花一现,欧阳镜一时间成为帝都名人。

小唐在得谢王妃允准后请欧阳镜到王府参观谢王妃的藏书,欧阳镜很是不客气的借了几本,赞谢王妃藏书之多,谢王妃道,“这书给欧阳先生看也不算辱没了它。”

欧阳镜很是谦逊了一遭,大郎几个也近距离见了见欧阳镜,说起话来,欧阳镜本身学问便好,且颇有妙趣之处。孩子们与欧阳镜的交往,谢莫如就交给孩子们做主了,大郎几人还有模有样的设宴请欧阳镜在府里用了晚膳。小唐很是细心的交待厨下一番,因欧阳镜身子不好,颇多不能食用之物。

这场有关传国玉玺论战的胜负,似乎也在冥冥之中预示着什么。

冬至之后,五皇子率大军还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