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子_分节阅读_16(1/2)

“若太冷就挨着我的背,好歹少吹些风。放心我很大方的,你尽管拿我挡风吧。”听她声音都在哆嗦,王夫南不由说道。

可他话才刚说完,便觉原先紧握住他袍子的手忽然松了!

不好!王夫南倏地转头,飞快抓住了许稷臂膀,才得她掉下去。他松口气,勒住缰绳停下来,许稷却早冻昏了。

他下马将许稷抱下来,用袍子围住其身体,又将她放到了马背前部,自己再翻身上马将她护在前面,径直往崇义坊的王宅去。

——*——*——*——*——

“啪——嗒”一声,檐下冰凌又掉了下来。耳房小厮探头出去看,正要嘀咕一二,便闻得马蹄声哒哒而来,小厮冲出门去,却见一马二人已抵家门口。

“十七郎!”小厮看到英俊的自家郎君两眼放光,但转眼又瞥见窝在十七郎身前的一团,眸光黯下来:“难道是许三郎?”

啊啊,十七郎怎会与许三郎交好?!不过小厮还未来得及不高兴,王夫南就已匆匆下了马,且毫无顾忌地抱着许稷进门去了。小厮就只好哀叹一声,牵住缰绳老老实实拴马去也。

千缨正在烧水,听得外边动静便出去瞧。韦氏也从偏房探出头来看,只见王夫南抱着许稷径直走了进来,惊讶得不由挑高眉,喊道:“千缨呐!”

千缨自然是第一时间冲了上去,居然力大无穷地从王夫南手里抢过许稷并将她抱回房里,还能分出心来朝王夫南大喊大叫:“为甚么晕了!”

“拿热水来,再生个火盆。”王夫南不同她浪口舌,随即坐下来翻开许稷眼皮看了看,又摸摸她额头温度,再探探鼻息,放下心来。他还没来得及起身,千缨霍地冲过来:“你不要靠三郎太近!”

“谁要靠他近?多少天未洗澡了,你当我觉得好闻吗?”王夫南皱眉起身,“过劳又受了点寒而已,休养休养即会好,走了。”

他说完便出去了,千缨完全没将这话放在心上,赶紧坐下来给许稷喂水。

可没想,许稷这一睡就睡了好久。中途迷迷糊糊醒过来几次,但仅喝了点水便又接着睡过去。

千缨想她兴许太累了,就放纵她一直睡,也不在乎她是不是缺勤多日。

许稷缺席的这些时候,尚书二十四曹及京畿各公廨多人被弹劾,接二连三简直没完。而吏部也在这人心动荡之际,死赶着终于判完了文选答卷。

文选三铨定出留,向选人公布铨试结果,其榜曰“长名榜”,并会一同公布“铨注期限”1,令得留者(被录取)至吏部注官唱名,以待尚书都省审覆及门下省过官。

至于长名榜上“被放”(未录取)人等,则可于下届继续参选。

公布长名榜的日期在即,吏部尚书却有些拿捏不定,以至于夜色深深还在公廨内皱眉琢磨。火盆传来轻细的噼啪响,烛火越发暗,吏部尚书霍地起了身,金鱼袋轻轻晃,影子也跟着不停晃。

胖胖的身子往前挪了一步,手里拿的正是长名榜上即将公布的名单。这名单上诸人都标注了留或放,唯一人至今还未标注。

胖尚书摸摸胡子出了公廨,往东一拐,径直挪去了政府。

政府,即政事堂也。本朝起初设立政事堂时,是因诸相“常于门下省议政,即以议政之所谓之政事堂”2,所以开始设在门下省,可后来某裴姓中书令任执笔宰相,就将政事堂也一起搬去了中书省,再后来,为平衡中书门下二省又为行事方便,某张姓中书令又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其印也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从此沿用至今。

那之后,政事堂有了自己专门的办公衙署,专职宰相皆在此处办公,享用着皇城各衙署内最高等级的伙食……哦不不不,是掌天下之要务。

那么,既然政事堂中并不止一名宰相,秉笔宰相便应运而生。秉笔者,称为“执政事笔”,是诸相中默认的首席。

为防专政,秉笔宰相十日一轮,但此制未能好好保持,如今又变回了老样子。

身为秉笔宰相,不仅要主持政事堂会议、承接诏旨,并且要值宿于政事堂内。百官若有问题请示,也是由秉笔宰相出应之3。

吏部胖尚书艰难地挪到政事堂轻喘了一口气,敲开了门。

“进!”吏卒喊道。

胖尚书脱掉鞋子,低头闻闻臭不臭,觉得还行便进了门。

政事堂夜间临时会议刚散,秉笔宰相坐与上首批阅公文,旁边还坐了另外两个紫袍的老头。

胖尚书进来行了礼,将铨试名录双手奉上、秉笔宰相却不接,瞥了一眼道:“哦,是二十四郎哪。名录不该是注官后送尚书都省吗?拿到此处难道是要老朽帮你写哪?老朽眼都昏花了哪还看得了名录上那小字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