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厚黑日常[清]_分节阅读_543(1/2)

隆科多道:“万岁爷,奴才恐您出什么意外——”

“提督大人!”

张廷玉忽然高声打断了隆科多的话,挺直脊背站在隆科多面前,抬手便是一指:“皇上金口玉言,乃是圣谕,提督大人支支吾吾,莫不是要抗旨不遵?!”

好大一顶帽子扣下来,隆科多面色一变,又望了康熙一眼,终究还是退了出去。

等隆科多一走,张廷玉紧绷着的身体似乎终于松懈了下来,很快魏珠赵昌两个伺候康熙已久的太监也进来了。

张廷玉压低了声音,只过来跟康熙说话,叹了口气:“万岁爷……先头咬舌自尽的那小太监乃是德公公的徒弟,所以臣支开他了,隆科多虽是先皇后的弟弟,可……”

康熙如何不知道?

他伸出手来拽着张廷玉,竟然悲从中来,“张英生了个好儿子,他有个好儿子啊!”

张廷玉埋下头,似乎也想起了当年许多事,他道:“皇上您先歇着,现在诸位皇子也在往畅春园赶,您……”

“不,魏珠,伺候笔墨,拟旨……咳咳咳,拟旨……”

等不及了!

康熙死死地握住了张廷玉的手,睁大了眼睛看着他:“你、你,一定要——”

“微臣明白。”

张廷玉也用力地回握了康熙一下,赵昌已经过来扶着康熙,魏珠在那边御案上铺开了笔墨,空白的诏书。

一向是为康熙拟旨惯了的,现在张廷玉又站在了前面,提了笔来,顿时就透出一种从容。

兴许是他的这种从容,也兴许是身边都是熟悉的人,让康熙一下安心了下来。

他声音里透着暮年的陈旧,仿佛下一刻就会断掉。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今朕年届七旬,在位五十八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

前面都是回溯自己这一生,想来,康熙也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了吧?

张廷玉下笔很沉稳,也根本没有停顿,这样的事情他做得太多。

到底是胤禛,还是胤祯?

张廷玉写着的时候,也很想知道,遗诏以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康熙说得很慢,还在回忆自己一生,并且斟酌字句,偶有不对的西方还要张廷玉修改在圣旨上,一会儿圣旨写成,再给康熙看。

“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说到这里,已然是一脸的沉痛,魏珠等近身伺候多年的太监,也是垂泪涕泣。

张廷玉手上一顿,同时以满文誊写方才所书遗诏,他在翰林院习清书之时,便已经通三种文字了。

到这里,才是真正的关键点。

康熙停了好久,又剧烈咳嗽了好几声:“抚远大将军贝子皇十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听见头一个字,张廷玉那眉梢,便忽然动了这么一下,他挽着袖,嘴唇微微拉开一点点,将圣旨写下,而后落了个款,康熙五十八年十一月廿三。

“皇上,遗诏已拟好。”

下面交叠放着好几张圣旨,张廷玉使魏珠取宝印,便拿着遗诏过来。

“您看看,这遗诏对吗?”

说着,张廷玉将遗诏在康熙眼前缓缓展开,上面每一个字都是康熙看惯了的馆阁体,张廷玉的字更是其中翘楚,少有人能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