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_分节阅读_308(1/2)

永安侯真不知要说什么好了,道,“赵安人似是脾气不大好。”

苏 白泡好茶,分出一盏递给永安侯,十分有耐心的同永安侯解释道,“您这话多有偏颇。您不了解我姐姐,她不是那种寻常女人的计较,什么三个萝卜两头蒜的事,她 从来不会放在心上的。是有些人太刻薄了,我姐姐的确是在边城开过药堂,开药堂又不是坏事,身为大夫,原就不该挑剔病人。可就有人为此大作文章,真是小人行 径。这年头,落井下石的人也多,她虽心好,却不是忍气吞声的脾气。这不是说她脾气不好,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想到李家老太太那种脾气,苏白便十分可怜永 安侯。

永安侯这等年纪,探究人心自有一手,不觉失笑,“你那是什么眼神。”

苏白正色道,“我一样是孝子。”情与理永远要分开来看,如在永安侯的立场,难道他不知自己老娘什么德行?但,对于永安侯,他不会自道理来看待此事。所以,他脱口而出的是:赵安人似是脾气不大好。

永安侯笑着呷口茶,“放心,我不是不讲理的人。”他若想对付赵安人,不会把苏白叫到别院说话。

苏白识机的为永安侯续上茶水,永安侯一笑,机伶真是天生的。永安侯忽然道,“阿白,有没有说过你生得很像先帝时的一位姓苏的探花。”

“翰林里有些年纪的前辈都说过。我是沾了脸的光,格外受些照顾。”苏白品一品茶香,问,“有这么像吗?我听说,那位大苏探花早便过逝了。”

永安侯笑,“我年少时,还听过识渊博,诗词,书画,琴棋,篆刻,无一不通。尤其于经史,当朝数一数二。你相貌与大苏探花有七分像,中探花的年纪也远比他当时年轻,只是气韵上差一些。”

苏 白道,“才学上更差得远,我在翰林见过大苏探花的一些文章,妙绝伦。他是天生其才,才气纵横,非常人能比。我听说,他年轻时便游历天下,拜访各地名师大 儒。有这样的天分,又有这样的眼界与见识,鲜少人能与他相比的。如我,过早陷于功名场内,我娘说,做学问的人,要有一点童心,我童心已失,将来学问上怕不 会有太大成就。”

永安侯道,“你已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还差的远。”苏白道,“不过是刚刚迈过功名 的门槛,学问谈不上,做官做人皆平平,唯一可取之处,就是这二十来年的日子不算枉度。我自小到大,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没什么遗憾。”世上哪里有天才,反正 苏白只听过没见过。外头人都说他是天才,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与汗水。

苏白俊俏、有才气、人也机伶,但,这些都不足以令永安侯另眼相待,顶多是觉着苏白出众罢了。如今,至此时,永安侯是真的后悔当初晚了戚家一步,错过这等乘龙快婿。

永安侯道,“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不知多少憾事。”

苏白哈哈一笑,“我敢说这话,是因为先时除了念书,我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哪。”

这就是母亲与母亲的差距了,苏白虽只有寡母相依,但,由于苏先生神世界的强大,苏白一路长大,比多少父母双全的都要强百倍。譬如,眼前这位永安侯,倒是爹娘一样不少,还不如没有呢。

苏白于内心深处又可怜了永安侯一回。

永安侯笑问,“听说你喜事近了,定在什么时候?”

苏白道,“定在十月初十,介时若侯爷有空,请侯爷去我家喝杯水酒。”

永安侯笑,“我去也是去你岳父家。”

苏白道,“侯爷先去我岳父家,再去我家也无妨么。”

永安侯挑眉,笑,“你我有这么深的交情?”

苏白抬抬茶盏,“白发如新,倾盖如故么。”其实他也挺怀疑永安侯怎么就与他看对眼的事……

永安侯笑起来,惬意的坐于椅中,似是看透苏白所想,“别多想,说来我与苏家并非外人。先侯爷夫人与大苏探花乃同胞姐弟,论理,我该称大苏探花一声舅舅的。你姓苏,虽不是苏家嫡支,算起来,咱们也不是陌路人。”

苏白微惊,“原来苏家是侯爷的舅家哪。”

“正是如此。”永安侯笑,“你母亲没与你说过么?”

苏白老实道,“我们在边城住了将将二十年,我自出生就没见过族人,我娘一个妇道人家,若说侯爷的名声,她是听说过的,只是这些族中亲戚关系,就不大清楚了。”

永安侯笑,“如今知道也不晚。”

苏白起身重对永安侯施一礼。

永安侯将腰间玉佩取下递给苏白,笑,“未料今日认了亲,这是我素日常佩戴的,今日赠予你。”

苏白道谢,双手接了。

苏白傍晚回家,苏先生笑,“我以为你到侯府吃山珍海味去了呢。”

苏白甜言蜜语的奉承他老娘,“山珍海味也比不上娘你的手艺哪。有没有包荠菜馄饨?”他去庄子上弄了许多新鲜荠菜回来,苏白自幼喜欢的。

苏先生笑,“你先洗漱,换了衣裳,我这就吩咐厨房下锅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