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观察病历_分节阅读_57(1/2)

医学类研究生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专业型,一个是学术型。表面上,专业型培养更加偏向临床实践,学术型更加偏向科研文章,但实际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两种类型都无差别的要求文章说话。不管你选哪一个,最终你怎么走都是看导师的要求。内分泌科有两个老师出了名的科研狂人,直接放话出来说不招临床型研究生,或者你选了临床型我也不会顾及你临床轮转实习的事,一样要按老板我的要求完成文章和课题。

罗铭遥自认不是做临床的料,刚好他的导师周宏斌又想要招学术型,所以他选择了学术型研究生。不过就算选择学术型,也不可能完全不上临床,只是比专业型的临床要求低而已。

暑假还没有科教科的具体研究生考核培训的计划表出来,没正式入学的研究生全凭导师安排。罗铭遥现在是跟在周老师的临床医疗小组上,每天去病房跟查房。周老师每周二和周四下午门诊,他也要和同门师兄师姐一起帮忙,主要是负责操作电脑、写病历和记录病人的相关数据。然后就是周三固定组会,一起学习文献和汇报文章进展,讨论目前课题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罗铭遥熟门熟路地进了内分泌科示教室,他来的最早,规规矩矩地拿出笔和笔记本放好,等周老师和各位师兄师姐的间隙,拿出一本《内科学》出来看。

师兄宋成刚很快也来了,打了个招呼:“小铭来的早啊。”

罗铭遥赶紧关上书站起来给大师兄打招呼:“宋师兄好。”

宋成刚反而被他这个恭敬样子弄得有点拘谨:“你坐就好。不用紧张,我们周老师组会都很随便的。”宋成刚是周老师的博士生,今年博二。他从研究生就一直是周老师带的,在师门里是资历最高的。

周老师名下学生不太多,博士一个,研究生目前加上罗铭遥才三个。四个人坐在示教室显得都有些冷清了。和内分泌几个学术大牛开组会示教室坐满的盛景完全不同。周宏斌老师人很随和,也没坐讲台上,就坐在下面的座位上,让大家各自说说自己现在文章到哪里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宋成刚读博,文章要求毕业前两篇sci,还有临床的工作要求,压力最大,说的时间也最长。他马上开学就是博三,医院的要求是博士必须有代理住院总一个月的经历。他的代老总时间就排在九月份,现在着急得不行,恨不能文章马上就发出去。他和周老师汇报的时间最长。其他人说的就少了,周老师要求不太高,其他人没什么压力,显得也稍微有些懒散。

“小罗呢,你现在有没有什么想做的方向?”组会最后,周宏斌问罗铭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