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妃在上_分节阅读_111(1/2)

骆怀远听了半天才明白,这是想‘表彰先进个人’,树立劳模榜样,用来拉动下面民众的积极向上,自保并偕同官府一起抵抗海寇?

至于为什么选他,而不是别人,秦山也给出了答案。

一是昨日在场之人有不少见过是骆怀远这名英勇的少年郎,一马当先去与海寇搏斗的。二是骆怀远年纪小。

好吧,小也是有好处的。

要这么想啊,下面民众一看,这么小的少年便能鼓起勇气与海寇搏斗,尔等男子汉大丈夫今乃所为之?肯定会羞愧难当,唾弃自己懦夫,又有昨日城南之事激励,下次真再出个海寇偷袭,大家便会少了惧怕多些勇气。

这是大义,反正也不损个皮毛,骆怀远虽是囧囧的,但还是接受了。

……

骆怀远在现代那会儿从来没有经历过被当众表彰之类的事,今日也算是开了眼界。

这会儿县城里哭声遍野,到处都挂着白幡。气势低迷,路人几乎不见行人。县衙门前的场地上却在此时搭起了一个简陋的台子,有衙役飞快在县城大小街道跑着,边跑边鸣锣,不一会儿,县城的人们便知道县衙那边有事召集大家了。

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县衙门前的场地上聚满了县里的民众。

体格干瘦蓄了一把山羊胡的县令大人,并秦山秦总旗出现在台上。台上放了两把圈椅,两人坐了下来。

一阵锣声,安静之后,县丞手拿一纸文书,朗声念了起来。

下面人大体也明白了上面人的意思,这是要当众表彰一位英勇的少年郎。对于南门那处的事情,大家也都有耳闻,据说是一位年不过十一二岁的少年带着民众和海寇搏斗了起来,四处城门均死伤惨重,唯独南门那处虽伤了不少,却一个没死。

在这种举城悲痛的时刻,这已经算是极好的消息了,所以对于父母官闲的没事不思酌量如何对付海寇,却来表彰一名少年郎,大家才没有发出异议。

须臾,只见一名身材圆胖、胖脸圆眼的少年郎,胸前绑着一朵大红花上台了。

台上台下一片叫好声,衙役兵士们是为了给上司造势,而下面老百姓却是真的叫好。

这县城不大,发生个什么大事,不过半日便能传遍全城。昨日发现的事,虽让人悲痛万分,但也不是没有激励的。很多劫后余生的人都在想,如若当时他们不是跑,而是像南门那处的民众转身与海寇搏斗,会不会就没有那么惨?

这个问题很是值得人深思。

骆怀远扭扭捏捏站到台前,他这会儿想死的心都有了,虽说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却还是没想到居然是这种囧状,还胸口绑了一朵红布做的红花,他又不是祭祀用的大肥猪。

站在台下的蕙娘抿嘴笑,小安子也笑得见牙不见眼,几个侍卫也是忍俊不住。

骆怀远傻呆呆的站那里,继续听县丞之乎则也的讲着话。

须臾,他也是听懂了,就是所谓的‘动员词’,可惜说得一点也不振奋人心。他瞄了瞄县令和秦山的脸色,县令倒还好,本就是科班出身,这种之乎则也的动员词,也是颇得他心,说不定便是他撰稿的。倒是秦山,脸色有些不豫,可他又不是地方父母官,能说些什么。

就照这样的动员,能出效果才有鬼!

突然,骆怀远被人从后面轻推了一下,一个衙役低声说让他上前。

县丞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姿态怡然,眼带鼓励,“这位陈云小兄弟,你来给大家说两句?”

这陈云乃是骆怀远此次出行用的化名,取他现代那会儿的名字。

骆怀远挑眉,“真让我说?”

县丞颔首,县令颔首,秦山也颔首。

骆怀远深吸一口气,上前两步,看着台下众人。台下站了许多人,大家的神态各异,有不耐的、有神萎靡的,有神情麻木的,但大多数看他的眼神却是善意的、赞叹、崇拜的。

突然,有几声叫好声,骆怀远望去,有些眼熟,似乎是昨日城南大街上共同战斗的‘小伙伴’。

“快给陈小哥喝个,昨日要不是他,说不定南大门那处也损失惨重,我老钱一个大老爷们,当时慌了也只知道跑,还不如个少年郎英勇果敢!”

台下一片鼓掌声与喝声。

他还从没有被人这么赞赏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