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妃在上_分节阅读_275(1/2)

*

其实熙帝的身子早就不行了,那次当朝昏厥不过是个开端。

在众人的记忆里,曾有一段不短的时候,熙帝痴迷于炼丹之道。只是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炼丹其实在先帝那会儿更为风行。

可能出于讨好当今,或者出于自己也想得道成仙一番,先帝那会儿京城之中炼丹之举大行其道,一时之间,道家的风头盖过了佛家。

先帝当年龙体一直不好,当帝王的总是特别惜命。自古以来,求长生的帝王都不在少数,沉醉于炼丹之道中的皇帝更是枚不胜举。先帝由于龙体不康健,似乎特别痴迷这些,宫中养了许多专门负责为其炼丹的方士。

彼时,熙帝还是太子,由于先太后偏爱其两名幼弟,恐自身地位不稳,当时的熙帝在先帝身上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例如抽空便陪着先帝一起听道炼丹,自然少不了也被先帝赏赐灵丹妙药,少年熙帝俱是受赏服下。

可以这么说,先帝一直爱重先太后,之所以熙帝能一直太子之位安稳,不过是由于先帝的偏爱。人都有偏爱,熙帝专门投其所好,在先帝心里三个嫡子中,自是这个大儿子颇得他心的。

按下不提,之后先帝驾崩,熙帝经过一番周折得登大宝。

按理说他应该逐走方士,肃清宫中不正之风的,也不知出于何种心态,也可能是那灵丹确有神效,也不见有什么害处,熙帝倒是一直保持着服用丹药之举,只是没有先帝之时那么大张旗鼓,但宫中人人俱知熙帝如此习惯。

那个时候,熙帝并不知丹药其实是有害处的。

彼时,他处境艰难,前有朝堂不稳,后有太后屡屡作难,还有两个同母兄弟不安分,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人都有力不济之时,服用丹药却是能让他保持力充沛的状态。

及至之后,肃清一切障碍,发现龙体出现了异样,却已经晚了,熙帝身体里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丹毒。

毁了丹药,逐了方士,熙帝突然不再痴迷炼丹之道。

当然这只是表面情况,暗里熙帝没少寻访名医为其调养龙体,可害处已经造成,因丹药透支其根本,熙帝的龙体早就成了空壳。之所以能一直维持,不过是太医院的太医心侍候与小心调养罢了。

那次当朝昏厥,便是被积压已久的身体问题一夕爆发,虽被太医用湛的医术又压了下去,但熙帝知晓自己命不久矣,太医给出了几载之间的结语。

熙帝当时反应不显,事后却杀了不少太医,一些清楚他身体情况的太医俱是惨遭屠戮,身边只留了一个沉默寡言却又医术湛的周太医。

熙帝的身体问题就这么被隐没了下来。

他以为自己可以乾坤在握,又哪里得知一直被他所驱使的几个儿子,没一个是简单的,关于皇位之间的暗斗,早在他身体问题爆发之时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ps:面面君在自作自受,因为这本和上本有些牵连,就是夺嫡、晋王败、老五上位等等事。

面面一面要计算那边的时间和情节,另一面还要写这边的情节,既要让大家了解到发生了什么,还不能剧情重复,简直蛋疼不已,我发誓我下次一定不这么干了,完全是自己在给自己找罪受。

☆、第164章

==第164章==

周太医乃是太医院正六品院判,医术高超,深受熙帝信赖。

在医术上周太医几乎是没什么可挑的,但在为人处事上面,这周太医便有些不通达了。

为人僵化古板,沉默寡言,并不喜与人打交道,从来独来独往。这种情况及至他成为熙帝身边最受信赖的太医后更为严重,也许熙帝本就欣赏的是他这点,但谁又能知道呢?

自那次熙帝当朝昏厥,虽表面上平静无波,但因着露出的那点端倪,身处漩涡中央的周太医便没消停过。总有人打着各种各样的幌子,想知道熙帝身体的具体情况,但周太医怎么会说出来呢,除非是不想活了。

周太医愈加显得冷峻,细长条脸上划着极深的沟壑,酱黄色的脸色,紧抿的唇与紧皱的灰白色眉毛,无不显示他是一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

一个小药童走了进来,每个太医身边都少不了这种跑腿打杂的角色。他提了一个食盒放置书案上,看得出来他是给周太医送午饭的。

太医院每日都有负责值守的太医,这些值守的太医必须到了下差之时,才可以离开太医院。平时日常一些所需,皆有宫中负责。今日周太医当差,必须要等到酉时才可以下值。

那小药童从食盒里往外端着饭菜,周太医本是没有过多注意,却因着此人的一个不起眼的手势凝注了眼神。

“杨大人让小的来传话,太子那边今晚会有动作,周太医千万不要忘了之前杨大人与您说的那件事。”

这人声如蚊吟,却非常清楚的钻入周太医的耳朵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