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花开_分节阅读_33(1/2)

“这就是玉家的小姐吧,”刘夫人引着大家进了厅堂,还不待坐定便先拉住枇杷的手笑着说:“能射杀左贤王的小姑娘竟然还这么漂亮!”

刘夫人十分赞扬的神态令枇杷脸上微微泛起了红晕,“射杀左贤王的功劳其实是我三哥的,我只是帮了个小忙而已。”

“即使只是帮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更何况还是玉小姐亲手射中的呢。”刘夫人依旧笑着,心里却不以为然地想,玉家的儿子们都不行了,所以就把战功记在女儿身上,也算是一步好棋,起码女儿若能因此攀上了一门好亲就值得。

但感到了玉家小姐手上的薄茧,她又修正了自己的想法,玉家小姐应该是会些真功夫,至少是会射箭的,便又笑道:“我们家的女孩多,九娘从小就跟着她生练剑,闲来你们姐妹可以在一起多聊聊,毕竟是出身武将之家,会些武艺也不失本色。”

枇杷只觉得刘夫人热心又对自己特别亲切,不由得点头应是。

杨夫人亦离开如此般的富贵生活很久了,奢华的装饰引起她的无限感慨,而同时这种环境下的思维和习惯却立即复苏了,她蓦然想到一个问题,刘节度使家的人是不会相信枇杷射杀了左贤王的,特别是刘夫人话中的语气更让她确定。

从小时起,杨夫人见过太多太多父母为子女设计的各种桥段,人造出各种小神童、小淑女。男孩们还好些,毕竟他们要走出家门,太过做假容易被拆穿。但是女孩们就不一样了,她们藏在内宅中不轻易见人,很多事难是扑朔迷离的。

特别是孝顺、懂事、温和等等优点,根本没有考核的标准,她曾听过有的人家,以为娶回一个有才学又温顺懂礼的大家闺秀,但其实不过是一个脾气暴躁、只识几个字的傻丫头。而两家结亲后,又哪里会轻易和离呢?

当然这些事例比起钩弋夫人的故事又差得多了,当年汉武帝巡狩,路过河间时,侍从观天象对武帝说此地有奇女,结果就找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据说此女天生双手握成拳状,已经十多年了,但依然不能伸开。

武帝唤此女过来,见其双手果真是紧握拳状,武帝伸出双手将这女子手轻轻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开,在手掌心里还紧紧地握着一只小玉钩。随后,就是钩弋夫人受宠生下后来的汉昭帝,又在武帝临终前被命自尽。

若不是钩弋夫人的下场极为糟糕,不只她自己在儿子登上大宝前被迫自尽,就连她的父亲也在此前被皇帝杀掉,才令后世之人没有太多敢于再制造如此异相的,但是撒些小谎还很普遍。

现在杨夫人明白节度使府上一定会以为枇杷的军功是玉家虚报的,倒也没有不高兴。当时向朝廷送捷报时,她正在营州解围儿女立功的极度喜悦之下,没来得及想太多,在说营州人都知道的事,阻拦也没有必要,但是谁能想到玉家这么快就会离开营州呢?

说起来也不怪刘夫人她们不肯信,若不是枇杷是自己的女儿,每天看着她带领一群野小子野丫头们习武打猎,守城时又亲见她每天带刀挽弓上城墙,她也不会相信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能有如此军功。

但是杨夫人并不想解释,甚至她还宁愿刘夫人不信,深通贵女们间相互倾轧的她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也并不想女儿成为众矢之的,便笑着说:“枇杷不过是随着她的父兄学了点箭术,当不得真的。”

“谁不知道玉将军勇武过人,玉小姐只消学得一星半点的就足够了。”刘夫人说笑着请大家入座。

两位夫人坐在上位,下面左右各设一席,一侧为刘家的少夫人们,另一侧是未出嫁的女孩。

枇杷自然与女孩们坐在一起,从刘九娘到刘十七娘共十来个女孩,都与她年纪相仿,大家在一起说笑了一会儿,最大的刘九娘便道:“久闻玉小姐武艺出众,我也从小习得些剑术,不如我们在一起为大家演习一回,方是武将家的风采。”

刘九娘比枇杷要大上几岁,是刘家女孩中长得最高的,与枇杷不相上下,相貌却只是平常,但是她别出心裁地穿着类似前朝鲜卑人的短袄窄裙,鹅黄的袄葱绿的裙简捷利落,在一群穿着襦裙半臂的女孩子中很惹人注意。

从刚刚的谈话中,枇杷就得知她从小跟着生母练剑,寒暑不缀,现在这样急着与自己比武,想来武艺了得。

想到从营州出来,母亲就一再告诫自己不要再舞刀弄箭的,枇杷犹豫了一下,看向杨夫人。

两位夫人正在说着什么,听到刘九娘的话便都笑着转过来,刘夫人先笑道:“九娘怎么这样心急?玉家夫人和小姐刚赶了许多天的路,总要歇一歇。”

刘九娘不好意思地一笑,“女儿还不是因为玉家小家能够射杀左贤王,是了不起的巾帼英雄,才急着请玉小姐请教。”

杨夫人却笑道:“女孩子们在一起玩闹,就由着她们吧。”

枇杷便站了起来向刘九娘笑道:“请九姐姐指教。”

“那好,”刘九娘便问:“玉小姐用什么兵器?我让准备出来。”

枇杷便如实说:“我习惯用横刀。”

刘九娘便吩咐下人,“拿一把横刀,再将我的剑取来。”

须臾,刀剑已经送到,枇杷没想到刘九娘的竟然就要在此地演习,她看了看大厅之内,虽然地方足够大,但是在这样装饰华美的地方演武,总觉得很不谐调,万一不小心碰坏什么东西怎么办?

而且看刘九娘的意思,似乎也没有打算换下身上的衣服,虽然她穿着窄袖的小袄,但是裙子应该也很碍事,而自己则是一身飘逸的罗裙,更是不方便。

“枇杷。”杨夫人将女儿叫了过去,从刘家下人手中接过两根红色缎带,帮她将袖子捆起来。其实本朝妇人做事时为了方便一般都要将袖子捆起来,杨夫人与刘嬷嬷在家中时常如此,但是枇杷多是穿男装,所以很少捆过袖子。

白罗纱的袖子被大红的缎带在上面系了几道,又在肘部打了个漂亮的花结,枇杷觉得自己实在不像是要与人比武的样子,跳舞还差不多。

感觉到母亲在自己的后背轻轻拍了一拍,枇杷轻轻地点了点头,上前拿了横刀,心里就更加了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