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节(1/2)

他面无表情地放下笔,揉了揉眉心。

——好像。

他双目放空,似在思考。

——似乎。

他闭上了眼。

——也许。

不知过了多久,在一片死寂中,重新睁开眼的陆辞,脸上是破天荒的一片空白。

等最后一点怀疑,随着姗姗来迟的记忆破灭后,他忽地往前一俯,任前额结结实实地磕在了白纸上。

——难怪初战沙场,就能技惊四座。

亏他还以为自己慧眼识珠,沙场淘金,当了回本会默默无闻的千里马的伯乐。

——却是今日才知晓,原来自己含辛茹苦养了好些时日的小狸奴,根本不是个简单角色啊!

作者有话要说:几位歌妓至今仍未得知的是,导致她们翻车的最大原因,是把马屁拍在了马腿上……

狄青终于在陆辞这掉马啦!可喜可贺!

注释:

1.军法:

宋tai 祖时,规定“禁兵之衣长不得过膝;买鱼、肉及酒入营门者,皆有罪”。只准穿褐色衣服,禁止穿黑衣。禁兵将士无故不得离开本班,每班轮派二人出营购物。军人不准赌博,违犯者,以违制论,徒二年,降低其名次。《武经总要》载录军事法规七十二条,主要涉及行军作战。内容有“漏军事或散号漏泄者,斩”;“临阵先退者,斩”;“临阵非主将命,辄离队先入者,斩”;“贼军去阵尚远,弓弩乱射者,斩”;“临阵弓弩已注箭而回顾者,斩”;“不服差遣者,斩”;“奸犯居人妇女,乃将妇女入营者,斩”;等等。[注释]关于禁兵逃亡,宋初规定逃亡满一天,斩。仁宗时,放宽至满三天。神宗熙宁五年(1072),改为月俸达五百文的禁兵,满七天,斩。南宋人王质列举当时军人“有斗伤之禁,有博戏之禁,有禽犬之禁,有巫卜之禁,有饮禁,有滥禁,有逃禁,有盗禁,有诡名之禁,有匿奸之禁,有敛财之禁,有弛艺之禁,有窃造军器之禁,有私传兵式之禁,有出法物之禁,有结义社之禁”。这些禁约自然还有许多条文。由此可知,宋朝的军法是相当严格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政逐步腐败,有法而不行的情况也相当严重。(《两宋文化史》)

2.狄青戴青铜面具:

……狄青有的是胆气,主动请缨,承担大部队的先锋角色。每每交战,但见他披头散发地配上铜制面具,一马当先,驰射挥刀,勇猛出击,令对手望而生畏,无人敢挡。(《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

第二百一十五章

意识到‘此狄青即是彼狄青’后,对这份后知后觉感到些许不可思议的陆辞,就不多留意狄青几分。

前有范仲淹柳永滕子京,后有寇准晏殊宋仁宗,他都渐渐适应下来了。

又哪儿还能想到,身边竟还藏了个真人不露相的狄青?

……怪就怪念书时不用记狄青的人物生平罢。

陆辞自以为是暗中观察,但狄青向来极其敏锐,又哪儿会察觉不到他不时投来的视线。

偏偏狄青也被那日盯得心里有鬼,自是不敢戳穿,更不敢问个清楚了。

思来想去,他索性仗着有青铜面具的遮掩,不去刻意掩饰脸部表情的变化。

只要在公祖看得见的行为举止间,装出泰然自若的模样,就不担心会露出什么破绽来。

等陆辞很快再次被事务缠身,不得不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后……

狄青才既遗憾、又觉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陆辞自然不知,自己的‘窥探’行径早叫狄青察觉。

这几日下来,他见狄青还是该吃时豪放地吃上一海桶、吓煞旁人;该练武时尽全力,时不时得李超开的小灶;夜里回营房后,还不忘掏出书册来,练上一两篇策论才歇下。

唯一与吐蕃那一役前有所不同的是,因狄青身为神射手的能耐已深入人心,加上他并非行伍中人,跟其他兵士冲突不来,自然就成了兵营中近来最受热烈探讨的核心。

同样射术高超的李超身为军尉,存在不好接近的距离感,狄青虽话少了些,却要随和多了。

一时间,不管是出自真心、还是单纯兴头上来,或是凑热闹的,每日来寻狄青请教射术窍门的军士都络绎不绝。

显然,狄青如今在他们眼里,不再是‘陆知州那个颇吃得起苦的小义弟,’而是‘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的飞鹰狄青了。

将这些尽眼底后,感受到狄青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过着小日子,陆辞眉宇间那点小小纠结,也就彻底释去了。

不论史上狄青是什么样的,眼前的这位,都只是他含辛茹苦养大的小狸奴。

陆辞释然一笑。

然而,一等他垂眸,读了几封新到的信件,又觉一个头两个大。

……被改变了人生轨迹的不止是狄青,还有顺利当官,每日除老实出馆外,就心情好又发闲的柳七。

这不,又怀着恶趣味,给他寄些以女子口吻、谴责‘郎君远走他乡再无音信’的薄情的诗词了。

滕宗谅风风火火地推门进来时,见陆辞难得一副为难模样,不禁乐了:“何人那么大本事,能叫摅羽弟都难以奈何?”

陆辞无奈道:“除了柳兄,还能有谁?”

滕宗谅毫无同情心地大笑几声,才在陆辞漠然的回视中渐渐安静。

他将怀中捧着的一摞公文,毫不客气地都铺在陆辞身前的案桌上:“先别琢磨着给柳兄回信了,这还有数不清的政务,等着陆知州来裁断呢。”

陆辞不置可否,只在滕宗谅幸灾乐祸的注视下起身,将放在一边的一张闲置椅子亲手搬了过来,放在自己边上,对一头雾水的友人理所当然道:“滕通判既要陪我处理公务,怎能累你一直站着?快坐下吧。”

滕宗谅:“……”

他何时答应过要陪陆辞一同批阅这些了!

不等他果断告辞、溜之大吉,陆辞已随手拿起一封,刚一翻开,就意外地笑了:“你读读这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