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节(1/2)

“这得是整座京城的人全盘出动,才能看到的情形!”人潮乌压压的、就如一望无际的大海,连亲身见证过陆三元当年让万人空巷的风姿的齐骆,都忍不住感到头皮发麻:“摅羽啊,我看汉臣这回得胜还朝,可比你当初的阵仗都要大多了。”

百战不殆、更是亲手斩下李元昊那贼首的狄将军凯旋,自引得京都臣民蜂拥上街,只愿亲眼一睹其风采。

“确应如此。”陆辞唇角噙着的笑意自始至终就未曾淡过,闻言更是毫不犹豫道:“我不过是考试得利,本就当不起那份殊荣。汉臣此次却是千里赴戎机,血战平国难,是利国利民的丰功,我那怎配与他这回的比?”

狄青着急道:“公祖!”

“你说这话,未太过谦了。”不仅狄青不赞同,齐骆也摇头道:“你与汉臣非亲非故,却为他竭尽心力,一路引导栽培,在这其中可谓居功至伟。我想汉臣也极清楚,若无你付出的那番心血,他虽是天纵之姿,也绝无可能这般顺风顺水。”

狄青以文官身领将帅职,成了朝中最值得称道的‘儒将’,年仅二十三岁,就掌军权、立丰功,受世人梦寐以求的隆重礼遇……

齐骆午夜梦回,都忍不住羡慕起自己这半个弟子来了。

朝堂如此,世道如此,若不是狄青走对了路子,又有陆辞在旁不留余力地周旋看护的话,甭说是大展身手了。那怕是纵有盖世武功,恐怕也只能领着少得可怜的庸兵,听着对兵法一窍不通的督军的指挥送死。

——就如他两年多前,带着满腔热血赶赴西线,最后却对范雍的指挥彻底失望,设法调回的境遇一般。

思及此处,本被周遭氛围带起一身沸腾热血的齐骆,又忍不住感到些许唏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若能多几个似陆辞这般慧眼识杰,不吝付出信任予以重用,事后更是光明磊落地不抢功劳的人,那天下将士才真有出头之日。

一行人慢吞吞地朝着大内赶时,穿着火红绛袍,腰佩金鱼金带,端坐在垂拱殿宝座上的大宋天子,简直要等不及了。

坐于两侧的两府重臣倒不急,身前矮桌上的美酒佳肴虽动不了,他们也安然静候,唯有官家看着稳重,着靴的脚则忍不住一抖一抖的,眼睛更是频频朝殿外看去。

怎么还没来?

不是一听说师弟他们被热情的百姓堵住后,就派金吾卫去接了么?

早知会这般磨蹭,他当时就应该领着臣子一道出迎,横竖这次建下奇功,出迎虽出格了点,但也不至于……

赵祯正胡思乱想着,耳边终于传来了天籁般的传音。

——最叫他心心念念的二位臣子,终于到了。

赵祯险些从龙椅上一蹦而起,得亏他还记得是众目睽睽下,保住了这份端庄。

即便如此,他还是以将臣子们结实吓了一跳的飞速自椅上起身,又在他们还发愣时,健步如飞地窜出去了。

“陆卿,狄卿,”赵祯加快脚步,笑容灿烂地领着一干小跑赶上的臣子迎上,不假思索地双手各握住了陆辞与狄青的:“可算将你们盼回来了!”

狄青还有些局促,陆辞则是早已习惯了前弟子的热情,闻言微微一笑:“见陛下一切安好,臣下便安心了。”

赵祯笑了两声,愉悦道:“何止是安好而已?有狄卿力挽狂澜,识破李元昊那贼子阴谋不说,还将其枭首,带来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足令我大宋扬眉吐气,再多嘉奖也不为过!”

听官家越说越离谱,生怕他龙心大悦下,当众许下不得了的奖赏承诺的臣子们互视一眼,纷纷出声,既有赞美狄青军功的,也有向他道贺的。

赵祯被打断了话语,也不恼怒,反而更高兴臣子们都看明白了狄青这次功绩的可贵,于是乐呵呵地听他们对狄青歌功颂德一番后,才不慌不忙地同时牵着狄青与陆辞的手,往设宴的厅堂行去了。

狄青神情严肃,实际上脑海里已快是一片空白,被比他矮一个头有余的小皇帝生生拽着走。

看穿那些同僚们的小心思的陆辞则微微一笑,并未说破,只压低声音,向兴高采烈的小皇帝出声提醒:“官家只消再握一会儿,臣后背便要被他们的目光点着了。”

即便背对着重臣们,陆辞也能清晰地感觉到落在自己背脊的灼灼目光,更能想象到,此时狄青承受的嫉妒力度,只会在他之上。

毕竟赵祯待陆辞与众不同,这些年来早已为众目所睹,不说习以为常,也已是多件不怪。

但及冠不过三年许的狄青竟是乘着对夏战事的这股青云脱颖而出,一路扶摇直上,如今受着这番荣宠……假日时日,恐怕又是一个陆辞!

赵祯此刻心情极好,听了陆辞的话后,非但未去松手,反而笑了,也小声回道:“不招人妒是庸才,以小夫子的本事,岂会连那些目光都经不住?况且这回你们二人可是建下了实打实的大功,我纵厚待些,他们也不好有所微词。”

陆辞刚要开口,赵祯已经猜出他要说什么,率先堵住话头:“我这回肯授予师弟全权,令他挂帅,可随意调度那一万兵士,既有宰执们轮番进言之功,更离不开小夫子的挺身担保的。那些对我知人善用的赞誉,至少需归半数到你头上,这次大捷,也确确实实有你很大一份功劳哪!”

赵祯本性宽厚,不喜玩弄权术,而好读史书,兢兢业业之余,尤其注意汲取历代君王的教训。

在他眼里,魏国军曹操固有雄韬大略,然过于诡谲奸诈,匮乏为人君主的度量。对待建下大功的臣子,必当厚赏,否则不足以表达他对臣子卖命效力的感激。

见赵祯坚持,陆辞虽明知过于惹眼易招小人嫉恨,仍在一声轻叹后,纵容着小皇帝对他们毫无保留地展示出喜爱来了。

在这场庆功宴上,狄青被赵祯推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推杯换盏间,慰问赞赏无数,要不是膝下空虚,赵祯怕是恨不得将公主也预定一个给他。

仅是微醺,品出几分味道的狄青悚然而惊,先下意识地看向笑眯眯的恋人一眼。

只是他的小心思总被陆辞一览无遗,调转头时,他能读出陆辞的三分真意就已不错了。

他虽分辨不出对方心思,但对这动堪能叫他送命的危险提议,还是迅速进行了谢绝。

喝得半醉的赵祯打了个酒嗝后,认真问道:“当真不要几个美妾?”

狄青不住拒绝,就连委婉都做不到了。

听出狄青明确反对的意思后,赵祯虽有些遗憾,但想到同样是孑然一身、却不觉孤单、反而颇为享受这份悠游自在的小夫子后,便丝毫不觉奇怪了:“罢了,你与小夫子终日为伴,难受些耳濡目染……”

赵祯彻底打消赏出几位美妾的念头后,狄青也发自内心地舒了一口气。

第四百零三章

因闹了这么一出戏,狄青送了那口气后,心里仍是忍不住对频出馊主意的‘师兄’心生提防。

与此同时,他不但需分神去留意瞧喜怒难辨的心上人那处的动静,还得应付着与这些从未打过照面的朝中同僚的觥筹交错。

一心多用下,他终归是被灌醉了。

对宴会散场后的情形,被人运回房里的狄青自是一无所知的。他朦朦胧胧地进入了光怪陆离的梦境中,时而回到疆场上,与恶鬼般的夏兵浴血拼杀,时而回到那月明星稀的平凉城外,紧张地等待未知的伏兵,时而回到遥远的汾州、狄家庄外的一处山上漫无目的地跑着,怀中不知为何紧紧揣着几棵山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