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之闲话红楼_分节阅读_9(1/2)

五个侍卫点头退了出去,这个主子的功夫没有飞檐走壁,也绝不是一个小孩,那可是高人传授的,其实就是白胡子老道给的小册子,真的是本不错的东西。坚持练习两年的薛蟠自是受益非凡。

“先生,我们开门见山的说,那个月亮上面,你没有看见嫦娥,而是看到了像是高山与它的暗影吧。”薛蟠在边上的一个石凳上坐了下来,脸色严肃地看着晏轼。

晏轼惊异地看向薛蟠,他怎么会知道,莫非也是做过那样的事情。“我,小公子,这样的话可是不要说的好。”

要说薛蟠与晏轼所处的时代,还是相信着那些传说中的事情,天上的星星与月亮那里是住着神仙的地方,那是他们这样的凡人可以冒犯的。所以,钦天监才有着他的位置,虽说到了大庆朝,他们已经远不能和以前相比了,但是忌讳始终是忌讳。

“先生都敢做出来了,想必是听过西洋人的说法了吧,他们最先抬头看天的人被视作异端,但是现在他们已经认了那些是伟大的先驱者了,叫做他们科学家。先生难道不正是认为这些东西能发现另一个世界,才会人至不惑,也不愿放弃年少的梦吗?”

薛蟠的一番话在晏轼的耳边炸了开来,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薛蟠却是笑着说,“你家中没有值钱的东西,看看这堆的都是木材与碎零件,还有这各式各样的市面上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难道不是不曾放弃。否则一个祖父还不是想着让孙子进学读书,或者攒钱安生,会让他也学习这样的计活吗?”

薛蟠却是看见了晏茗眼中同样的神采,不是对着银两,而是对着那些奇巧异物时才有的光。

“为孙儿取名冶,不是希望他可以继承你可能无法完成的心愿,在这条创作制造的路上走得更远吗?”

晏轼在薛蟠清亮的眼神中叹了一口气,也在石凳上面坐了下来,“三十多年了,我从北到南,不是没有遇到过喜欢这些技术的,却是没有一个相信它们会让整个大庆都改头换貌的。就单单是着望天镜,可能就会招了不少人的讨厌。大家都当看个热闹,小公子何必认真呢?”

“你做的人都认真了,那么看的人总会认真的,早一天意识到,就能把握先机。晏先生,你可是愿意看看大庆会不会因为它们惊天动地呢?”薛蟠的话语平静轻和,却像是带着奇怪的法力似得让晏轼不自觉的点了头。

三十三年了,他的儿子死在了伤病了,老妻死在了旅程中,独独留下了相依为命的孙儿,小孩却同样爱着这些世人眼中奇巧淫技的玩意。明明西洋那里都能把大船开到大庆来了,而这里大庆出个海,能找到西洋吗?

晏轼不是没有读过书,考过功名,但是他从接触了钟表,从接触了西洋的格物之书开始,就像是被妖魔附身似的,想着会不会这些东西,将把整个世界弄的天翻地覆呢?

晏轼看着薛蟠,仿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我这把老骨头了,却还是不甘心就这样了此残生,起码要让孙儿能正大光明地摆弄这些个木头机关,而不是被看做旁门左道。”

薛蟠看到了晏轼眼中的光芒,他曾经在洋务工程师的眼中也看到过,那时他们满是振邦兴国的渴望,而到了晏轼这里看似简单的,却是并不一般的渴求,那是要打破千年来固有束缚枷锁的心念。

只是,薛蟠知道利益推动一切,会有的,晏轼要的未来。

京城,郇昰打开了书房里的一个暗格,里面是一个铜制的长筒,赫然就是晏轼制作的望天镜。

☆、19、腊八悲喜分

“爷,宫里赏下来的腊八粥已经分好了。”伍德公公向郇昰禀告着。

今个儿已经是腊八,京城里最大的永福寺的僧尼们,以三五人为一队,咏诵着佛号,走在街巷之中。最前头的那位手中捧着一个铜沙罗,里面端坐着金铜佛像,后面的几个手持着杨枝,浸以香水,洒露于街,绕了整个内城一圈。等中午时在浴佛会告一段落之后,就在寺门口架起了一口大锅,下面是正燃着的柴火,为里面的腊八粥保温。一个和尚拿着手柄稍长的木勺,另一个和尚在边上安排着百姓们的排队秩序,开始施腊八粥了。

“知道了,你放下吧。”郇昰看了眼宫里赐下来的粥品,作为皇上的儿子,得到的那锅自是不错的,哪怕他不是最受宠的皇子,生活上的食物用具,也断不会在这样明眼人都能看见的地方被怠慢,皇城里的人都知道怎么不被抓到把柄。

每年腊月一开头,内务府就开始采办这些五谷果实。初七那日,当着王公大臣的监察之下,开始架锅熬粥。这个锅子可不小,足有6尺的径口,5尺的深度,都够藏一两个人在里面了。之所以用这么大的锅,是因为这些粥可是要分给很多人的。

从第一锅供佛、第二锅供皇上与宫里的主子们用、到第三锅给王公大臣们与京城的高僧用、第四锅给百官尝尝,再到分给京城的皇家寺庙与施舍给百姓们,这里面的用料可是一锅没有一锅好的。

单单是在腊八节的这天喝个粥,也是分出了三六九等的。

郇昰趁粥还温便吃完了它,心里想的却是待开了春,孩子降生了之后,就想法子离开京城去看看,他还没有出过京呢。算起来等过了年,郇昰也是十五岁了,是到了可以出门办事的年纪。而郇昰不只是为了差事,更是想去看看大庆的不同风貌,不只是那些书上的文字。虽说,大庆没有皇子不经批准不得出京这个说法,但是一个皇子要想在没有差事的情况下,满大庆的游学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他想起了那个特别的望天镜,那是在一个杂货商人那里淘来的。就在某天的晚上,他不知怎么地把它抬起对着天空望去,然后让他的心跌入了一片繁星的世界里,那些在漆黑的夜里,闪烁着光芒的东西,从来没有这样的清晰,仿佛触手可及。

等他之后看到了月亮上的环形山,郇昰第一次思考那个上面真的有神仙吗?如果没有,那其它的星星呢?如果可能有特别的人,那真的又是仙人吗?仙人怎么观察地下的人,也是通过这样的望天镜,还是比它们更加亦真亦幻的法器?

郇昰在寻找这样的答案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广粤那里来的书籍,都是西洋人的东西,说的是格物之道,还有数理之学,这些在大庆并不是主流之道。只是,对于一个皇子来说,四书五经也不是根本之道,要懂会用,却不是咬文嚼字,那有翰林院和国子监办着呢。

京城里面能人是不少,但是真的擅长这些,并从心中重视它们的人并不多。郇昰想去江南看看,听说宋诠治学不同于常人,说不定他能听到点不错的想法。以前宋诠是朝中重臣,他一个少年皇子没有接触的可能,现在宋诠丁忧在故里,卸下包袱,而他一个入朝做事的皇子,似乎还是不能与之接触频繁。郇昰心里摇摇头,这就是不自由。

不自由是活人说的,咽了气的就是连说一句的资格也没有。

张氏没有能过熬过这个冬天,就在腊月初四的夜里断气了,连最后一口腊八粥也没能喝到。这让准备欢欢喜喜过节的贾家一下子陷入了丧事中。

贾母已经是皱眉很多次了,那个张氏不说活着的时候不让人省心,是个心高气傲的,就是连死也这么的不会挑日子。却还是悲叹了一句,“让老大过去,好好地办了,怎么也在贾家十年了,她的娘家又遭了那样的罪,也是个命苦的。让永福寺的大师来念念经,为来世攒个好日子。”

贾琏呆呆地站在灵堂里了,一旁是同样悲痛的贾赦,这人活着的时候,父子两人没有这般永远不相见的悲苦,但是冷不丁的,其实是预料之中的,离了常伴身边的人后,整个人就是空了一块。特别是贾琏,他闭上眼就是张氏不舍的眼神,没有了,他再也没有娘了,以后他就是没有了娘的孩子了。这个念头让十来岁的贾琏浑身一个激灵,这个时候他还是不知道,这在贾府里意味着什么。无知也是福,但是这种不聪明也让他错失了大彻大悟的可能。

“哎——”宋诠听着薛父的话,贾家托人捎信说了张氏的事情,到了这一步张家算是彻底没有人了。“以前我和张大人也有数面之缘,明明是个光明磊落的人,这山贼截杀到今天都快一年了,还没有个结果,恐怕是难以有个清楚的结论了。人都死了,张家的罪名还是悬而未决,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先生,张大人生前一直在关中做官吗?张家远在关中,与京城的贾府又是怎么结亲的?”薛蟠听说过这张家是前朝关中的大家,后来归顺了大庆,倒也是在关中安稳地发展了下去,关中产棉花,薛家也是做着那里的生意。不过,他倒是不懂这张家和贾家是如何联姻的,关键是张氏嫁到了贾府之后,张贾也并没有更多的交集。

“这件事情,说来还是在贾公的身上,当初张老爷子在京为官的时候,他与贾公的关系不错,就订下了婚约,他的大儿子长大了之后,就迎娶张家的小女儿。后来,张老爷子过世的早,张家基本都在关中,贾家却是在京城,老爷子还没等到这场婚事办成就撒手人寰了,还是贾公一力促成了这桩婚事。可惜张家的小女儿嫁入了贾府,没有两年贾公也是去了。张贾两家却是没有了什么更多的相互帮衬。”

宋诠想着当年也是通达明理的贾公,对着今天的贾家也是只有一声叹气,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是再过十几年,这大儿子没有上进之心,小儿子只是个刻板的读书人,还有他也能猜到的复杂的后院,只怕在贾家,好人也会给熬坏了。

薛蟠跟着宋诠学习的可不只是书本上的事,更多是这些复杂牵绊的朝中关系,就像张家在他的耳朵里,倒是查出了一点味道来,这个张家是前朝的名门,也曾在京中有一席之位,到了关中更是盘根错节。居然就这么散了,说是没有在背后作乱他是万万不信的。

要说张贾的联姻,说不定就是张家向一些势力的示好或澄清自己的立场,然而还是没有能躲过去。也是,今上的皇子有九个,除了仙去了的,还有八个,投诚了这个,保不住就被另一个背后一刀了。要知道关中可是个不小的地方,那里可是能刮出一层银子来的。

“蟠儿,今天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喝粥,你娘眼看着就要到日子生产了,也就是这一个月的事情了,别让她为这样的事情烦心。”薛父打断了薛蟠继续深究的想法,转而是说起了薛母的身体来,“最近你娘喜欢听人念诗词,为父你也知道,真的看了那些就想睡,你得空的时候,给你那个喜欢听诗词的妹妹多念几首。”

薛蟠点头称是,也是快要过节了,薛家本来就忙,可是薛母的产期就在正月里,虽说是准备了几个月了,但是还是让薛父与他都紧张着,可要是平平安安的才好。

“娘,我来给妹妹讲故事了。”薛蟠散了身上的寒气,在炉火边带了一会,才走到了薛母的床榻边上的凳子上坐下,看着薛母九个月大的肚子,那圆滚滚的样子,让他心里捏了一把汗,轻轻地摸了摸薛母的肚子,“妹妹可不能闹娘,这不今天哥哥就给你说说腊八的来历。”

薛蟠轻声细语地讲着腊月的来历,那是从上古的时候就有的事情。

“腊这个字是从猎这个字演变而来的,妹妹知道什么是猎吗?就是打猎,他们都说这是女儿家不能做的,而是男儿家做的事情,其实偶尔骑射猎食,可有意思了,你以后定要身体好好地,哥哥偷偷带你出去玩。

再说腊月就是为了祭祀祖先,而猎取野兽的月份。夏朝的时候叫做清祀,殷商叫做嘉平,周代就化成了大蜡,等到了汉朝就是腊了。所以,直到汉代才把一年到头的最后一个月叫做腊月,而妹妹就在这之后的那个正月出生。

你以后就会知道你出生前头的这个月可好玩了,主要是腊八粥真的好吃,掺着白米、黄米、红米、小米、菱角米、栗子、枣泥等等,在加以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干的果脯,先煮难煮的米,后下易熟的果物,待基本熟了之后,文火煨着,过段时间就能熬成了。

腊中步碓太喧嘈,小户米囤大户廒。施罢僧家七宝粥,又闻年节要题糕。等你出生了就能知道这热闹的腊月是什么样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