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三国]_分节阅读_76(2/2)

纪衡主动提出去帮曹操买买买,按照他的说法,他除了这一点也不擅长其他了。

“那不是吹,我买东西砍价可厉害了,就是一捆不值钱的白菜,我都能砍出半价来。”

曹操嘴角一抽,最后还是说道:“伯瑾万不可如此,虽然我们现在确实应该节省,但毕竟这时候大家都不容易,愿意卖东西给我们的已经是心怀仁义的帮助了,万万不能亏待了人家。”

纪衡看着他也挺无语的,话说,这么实在一个人,真的是曹操?

但不管怎么说吧,大家都分配到了任务,也都行动起来了。

招募的事情交给曹操,干架的事情曹旭领了,典韦带着大家搞修理,徐昌训练新士卒,纪衡出门花钱买买买。

纪衡没去徐州,虽然按说现在应该是徐州的情况更好一点,但毕竟人生地不熟的,去了也不知道咋说,他先去了北海国。

北海国和济南国靠的很近,中间就隔了个齐国,齐国地方还很小。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此时的北海国相是孔融。

对,就是那个孔圣人的后人,孔融。

孔融把北海治理的还算不错,黄巾过后也没有特别破败的样子,因此纪衡相信孔融手上肯定有余粮,最重要的是,作为孔圣人的后人,他这都带着诚意和钱财上门寻求帮助了,孔融总不会不帮吧?

事实是,孔融倒是无愧于他的名声,纪衡去了之后把曹操的亲笔信交给他,又再次表达了来意,话里话外把孔融捧的高高的,几个高帽子一戴上,孔融就是想不帮忙都不行了,更何况孔融确实算得上是仁厚的君子,他当然是帮忙的。

甚至都不需要纪衡砍价,孔融主动表示他可以给纪衡打点折扣,又听说纪衡下一站打算去徐州,并且担心徐州那边会不愿意帮忙,孔融当即大包大揽下来,表示自己和徐州刺史挺熟悉,他愿意写信帮纪衡引荐。

临走的时候孔融就更厚道了,因见纪衡只带了二十多人的护卫,担心这么多粮食农具外带十几头牛回去的路上会被人打劫,又从自己的部曲里给调了两百全副武装的军士来做护卫,帮纪衡好好的把东西送回东平陵。

曹操看到那一车车的粮食和后面跟着的牛的时候,整个人感动的都快哭了,他一边对护送粮食的军士们热情款待,一边又亲自写了信去感谢孔融,称赞他不愧是孔子后人。

孔融就爱听这话,当即觉得这个曹孟德也挺不错的=v=

纪衡没有跟着这批队伍一起回来,他对孔融是很放心的,孔融既然说了会帮他把东西送到那么就一定会送,毕竟这是给百姓的东西,孔子的后人不守信用贪污百姓们的米粮,要闹出这种名声来,那乐子可就大了。

事实证明孔家家风挺好,孔融很讲信义,哪怕纪衡没有留任何一人监督,孔融还是把东西好好的都给送到了。

而纪衡自己,则拿着孔融给他的信件直接从北海去了徐州。

纪衡的历史不算好,但也不算特别差,关于徐州这地方,除了啥刘备啊吕布啊之类的事情,他还记得个徐州刺史陶谦呢。

然而现在陶谦并不是徐州刺史,他现在还跟着皇甫嵩打仗攒军功呢。

好吧,纪衡不知道陶谦现在在干啥,但他至少知道现在的徐州刺史不是陶谦,是一个他之前没听过名字的人。

不过按照孔融的说法,这位的为人还不错,纪衡拿着他的书信买点米粮应该不是问题。

事实也确实如此,见到孔融的书信,现任徐州刺史也不推辞,也答应卖给纪衡,不过他就不像孔融那样还给打个折扣了,当然,护卫倒是愿意派的。

虽然这护卫其实还得纪衡掏钱算是雇佣的→_→

所以说,有对比才能看出来,徐州刺史这人虽然不算差,但跟孔融还真是没法比。

当然,纪衡并不在乎徐州刺史如何,如果现任刺史叫陶谦,他或许还会关注一下,但一个他根本不记得名字的人,那就不需要过分关心了。

纪衡来徐州,其实还存了另外一份心思。

他想起后来刘备在徐州得到的那一份莫大的机缘了。

刘备在徐州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绝不是陶谦在临终时把徐州交给了他,事实证明给了刘备也并无卵用,反正他没守住。

刘备真正得到的,应当是糜夫人……好吧,是糜夫人所代表的糜家。

糜家为徐州富商,和纪衡这种即使靠着穿越的优势从小开挂,目前也只能算是小富不同,糜家那是真正的庞然大物。

当初刘备被曹操揍的放弃徐州的时候,据说有上万的百姓愿意跟着他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