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三国]_分节阅读_306(2/2)

之前说过,蔡邕虽然审定了熹平石经,但实际上他之后也发现,尚且有不周到的地方,在查阅大量书籍,并且经过几年的反复审查之后,蔡邕确定熹平石经依旧存在错漏,他于是决定重修熹平石经。

但重修的工程量实在是浩大,因此蔡邕直到死去这件任务都没有完成。

于是这任务就落在了蔡琰的身上。

蔡琰来到青州之后,重新整理蔡邕的当初留下的资料,虽然大部分保存完好,但仍有一些缺漏,更何况蔡邕本身也只是完成了一部分,剩下的还有大量的工作留给蔡琰。

蔡琰也一直在做这件事情,她之前已经完成了几部儒家经典,那些基本都是蔡邕之前已经做好了大部分工作的,蔡琰进行整理校对确认无误就可以了。

后面的工程量才是真的浩大。

熹平石经听名字就知道是熹平年间完成的,事实也确实如此,时间大约是熹平四年,那个时候的曹旭还不过是个六岁的小女孩。

而直到蔡邕死去,他也没能够完成全部的工作,这中间的时间跨度就太长了。

当然,政权不稳大概也是原因之一,灵帝早年其实不算很差劲,你看他至少能够安安稳稳的把皇帝的大权握在自己的手里,就知道他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昏庸无能。

但到了晚年却是真的开始糊涂了,蔡邕的事情不再能够得到他的支持。

灵帝死后就是外戚与宦官之争,之后又有董卓作乱。

等董卓死了……好吧,没多久蔡邕也被王允杀死了。

所以说,对于蔡琰来讲,这担子真的很重,尤其是很多文献已经流失被毁,根本无从考证了。

这一点倒是曹操给了她极大的支持,不仅青州学馆原本的藏书尽数给蔡琰使用,若是有需求而青州没有的,曹操也让糜竺不计一切代价帮助蔡琰。

有了糜家的关系,他们倒是真的从天下各处搜罗了不少残本回来。

或许依旧不太全面,但对于蔡琰来说,能够有这些,已经是极大的帮助了,她更加清楚做这件事情的不易。

搜寻整个大汉天下只为了她需要用的的一卷书籍。

糜竺或许没有参与这些儒家经典的修订,但蔡琰觉得糜竺的贡献完全不比她又或者蔡邕要小。

而现在,蔡琰上书对曹操说,她的全部工作已经完成了。

这件事情无关战争,无关生死,但却是一件足够撼动天下所有文人的事情。

曹操对此当然十分重视,他当即表示会亲自去熹平馆看成品。

当然了,这事同样也是要上报给皇帝的。

刚巧刘协来了青州这么些日子了,也没什么正经的大事能够给他参与,曹操觉得这事就挺好,不会牵扯他绝不愿意让刘协的沾染的军政人事大权,但同样也足够重要。

于是等日子到了的时候,别说是曹操曹旭,就算是刘协作为皇帝也是亲自前去熹平馆。

蔡琰听到这事的时候,原本是打算带着完成的书籍去面见皇帝,把这些献到皇帝面前的,却没有想到刘协却下旨让她留在馆中而他亲自带人前去。

曹操说起这事的时候,表情颇有些皮笑肉不笑的:“陛下还真是……”

后半截没说,大概是夸人的话,不过他这表情可真不能算是夸奖。

旁边的戏志才倒是不在意的样子:“毕竟年轻。”

刘协此举看似是感激尊重蔡琰的贡献因而给她这样的殊荣,但实际上,这根本就是在给他自己刷声望。

曹操原本的计划是,由他去熹平馆,从蔡琰那里取书,之后也是由他来献给皇帝,献给天下的读书人。

现在倒好了,皇帝去了,还有谁会关注到曹操呢?

刘协这事的想法很好,只是在戏志才看来,未操之过急,因为这明显会让曹操不高兴。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