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路_分节阅读_68(1/2)

沈秀见如今也没人请她赴宴,更无人送礼,心中好不憋气。都怪儿媳,好好的钱不要,让儿子没了官威。趁着儿媳带着孙女去寺庙上香,等儿子中午从衙门回来,和他说道,“娘和族人好不容易等你出人头地,就等着你给祖宗添荣耀,年底回去祭祖,要好好修修祖祠,可如今娘一个子儿都没攒下,哪里有钱修。”

谢崇华笑道,“三年小修五年大修,每次不都是大家凑份子,到了年底,二两银子还是拿得出来的。”

“你都做官了,怎么可以还给二两,要被人瞧不起的。”沈秀摇头,“你爹那边的人总瞧不起我们家,最难熬的时候,多亏你二舅帮忙。可谢家到底是本家,还是得帮着的,娘就想在他们面前扬眉吐气,让他们当初瞧不起我们孤儿寡母。”

“那娘是想凑多少银子?”如今日子不难过了,他可以再省省,让母亲高兴也好。

沈秀想了想,抓了抓衣角,迟疑说道,“二十两吧。”

谢崇华苦笑,“儿子一年俸禄才二十两,是万万拿不出这么多的,五两倒是可以咬牙挤挤。钱再省多点,妙妙少不得又得倒贴嫁妆,再不能让她这样了。”

一提齐妙沈秀就不痛快了,“娘倒要说说你媳妇,她真是越来越不听娘的话了。我们一起去赴宴,了人家的礼,她非要加倍回礼。她要回她那份就算了,可是连别人送给娘的,她也要拿去回了。”

“这事妙妙和我提了。”

沈秀意外道,“提了?”末了又有些生气,“定是说为娘贪财了是吧?”

“妙妙向来敬重您,怎么会呢。”菜已经端了上来,谢崇华没有提筷,说道,“那日娘将东西回房里去后,妙妙又去了一趟卖珍玩的八宝斋,自己垫了钱买了回礼。”

沈秀诧异,“为什么要这么做?”

谢崇华淡笑,“是啊,妙妙为什么宁可倒贴钱都要这么做?”

沈秀嘟囔,“娘怎么知道。”

谢崇华耐心道,“那是因为妙妙不想娘不高兴,但是那些礼,她是认为一定要回的。只因了,儿子这顶乌纱帽,这身官服,就脏了。娘说我们县里的许知县了礼不回,但娘也会说他不是好官,娘自然不愿意太平县的百姓背后非议您的儿子,可对?”

“……这倒是……”沈秀仍不死心,“但只是一回两回,也没什么事呀。”

谢崇华缓声道,“儿子曾在书上看过这么一件事,有位叫张乖崖的县令,发现有个小吏从库房偷了一枚铜板,他便杖责那人。小吏大怒,说这只是一个小钱,算得了什么。那张大人便说‘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如今这些礼一次两次不算什么,但日积月累,积小为大。等十年后若有人查贪污受贿,那儿子定要落马。再有,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了人家的东西,往后人家来求儿子办事,难不成可以装作什么都不知,赶人家走?”

沈秀已觉有理,这世上最难还的,便是人情了。

“妙妙是个聪明人,娘也明白。但妙妙却这样傻的回了那么多礼,连自己的嫁妆都不吝,执意要回礼,定是有她的想法。而对于此举,儿子并没有想到,倒是妙妙先为儿子想到了。”谢崇华又继续说道,“祖祠修缮的事,我们今年多加一点银子就好,得族人以为为官便能发财,不义之财,我们不能发。面子固然重要,可总不能为了面子,丢了我们一家人的安康。”

这么一说,沈秀也想明白了,也对,儿媳不是傻的,没事将东西翻倍还回去做什么。她点点头,心里放下这事,又说道,“你弟弟还是不要待仁医堂了,在衙门给他安排个事做吧。”

“弟弟志向不在这,而且入了官衙,就不能像在仁医堂那样清闲,会扰他念书。三弟聪慧,往后还是入仕途得好。”

长子靠着念书有了出息,幺儿聪明,肯定也能顺利出仕,沈秀就不再多言。用过午饭后回了房里,坐了一会还没困意,起身从怀里掏出钥匙,将上了两把锁的箱子打开,让刑嬷嬷把上回的珍宝,都送到儿媳房里去,让她处置。

操劳一世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儿孙安好,比起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如今偶有荤菜,已十分好了。何必要留下隐患,万一再回当初,她定会怨恨自己。

去谢家的路程不过只需一个时辰的常家在午时用饭后,常老爷终于忍不住对儿子发了脾气,“让你早点去见见你妹夫,你偏不去,再不过去,长喜街那块地就买不到了。”

常宋啧了一声,“我这不是最近腰疼嘛,又不是故意不去的。”

“今日就算是腰断了,你也得去!”

句句尾音都是重的,吼得常宋也没了话,“好好好,等会就去。”

“住个三天再回来。”

常宋嘟囔一声,茶也不喝了,就起身离开。

常老爷怒声,“做什么去?”

回的声音一样大,“换衣服出门啊!”

常老爷气得胡子都要歪了,不孝子,对自己老子也这么冲。

谢嫦娥也起身,从嬷嬷手里接过女儿,也回房去了。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回回娘家,婆家是要让自己跟弟弟讨那长喜街后头的那块田地。那半亩田是个老汉的,荒废已久,却一直不肯卖,说要等攒够了银子,在上面盖个房子,那是他和老太婆说好的,只是那老汉的妻子,已经过世两年,老汉却还没有攒够银子,自己也带着遗憾离世。三个儿子要将地卖了,一直寻不到合适的买主。常家瞧中了那块田,想买来盖铺子。但卖主出价太高,常家又出价太低,没谈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