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1(1/2)

的英勇令人崇拜敬畏,然而子孙们沉迷后宅,整日遛狗逗猫,打马游街却让人已经窥得破败之势,心中更是怒其不争,不住扼腕。

每晚读《知秋》的电台准时开始时,不知有多少户人家,一家老少都聚在一处聚会神的听着。

在年底国家统计本年最受欢迎的电台小说中,《知秋》以绝对的优势占领了第一的宝座。

而在紧接着的一期冒顿文学奖中,《知秋》更是一扫当年《和乐》名落孙山的颓势,一举得奖。

到这时,再也没有谁能酸唧唧的说温知秋是个『商业作家』,事实证明,温知秋写一行,胜一行。

这本书后来被温向平又寄给了吉恩,吉恩在回信中夸赞到,

“温,你居然真的把它完整的写了出来!我当年居然还以为你是在开玩笑!耶稣在上,你的这本书不输《蜀山》!是的,连我的爷爷也这样认为,他从不轻易夸人,你知道的,他总是对我写的东西诸多挑剔,然而他对你的这本《知秋》评价很高!温,你是个天才!”

温向平看完信后,不由得再次好奇起来吉恩究竟出自什么家族,当年两人以朋友身份来往时,因为吉恩没有主动提及,温向平也就没有多问。

温向平哂笑一声,自己纠结这些要干什么,吉恩是不是大家之孙又怎样,冲着这个青年,不,这个男人爽朗的性子,温向平也很珍惜和吉恩之间的友谊。

温向平这些年出作品的频率并不是很高,之前一本《知秋》耗去了他足足五年的光阴,平日里也就一如既往的发些札记,有时也会有散文和诗歌。

然而当时写《知秋》时,温向平的全部心神都放在其上,连札记也没有什么力再写。于是便从自己写过的札记之中选了一些出来交给了罗家和,其中正好有当年温向平和苏玉秀共游海边时,温向平写下的《情书》。

《情书》一出,引得多少年轻男女直呼“天哪”,果然做文人的妻子都是这么浪漫的么?!这会儿的大姑娘小伙子比之此后几十年的开放,还要更显羞涩拘谨些。看着《情书》时红了脸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这也逐渐在全国掀起一股有情男女之间互赠情书的风潮来。虽然不比温知秋写的那么缠绵浪漫,在两个有情人自带滤镜的眼光下也是十分动人。

在《知秋》历时五年的过程中,不仅札记温知秋少有时间写,就连已经动了笔的『温家日记』也落了许多。好在温朝阳几个孩子都培养了写札记的习惯,在完成《知秋》后,温向平也能拿来仔细读一读。

同样的事件,哪怕是温向平和孩子们共同经历,写出来的笔触也大不相同。倒叫温向平又感慨良多。

《知秋》完结后,温向平便又逐渐恢复了以往的频率,一年除去札记散文之流,偶尔再写几篇中短篇小说,长篇却是再未轻易动过笔。

因为温向平的重心已经从《知秋》挪到了《隧道》上来。《隧道》就是改编自『温家日记』的小说版本,与写《知秋》时的压力不同,温向平在写这本出自自己切实生活的作品时,心里极其轻松,那是一种弥散在四肢百骸里的舒畅。

《知秋》压抑而浑重,《隧道》却明快而活泼,并没有多么厚重而深刻的主题,也没有多么的跌宕起伏、出其不意,温向平用尽全力描述的,正是隧道两头的一家人每天如何最平凡、最简单的活着。

正如《隧道》若要反映的主题,生命未必只有崎岖坎坷、惊心动魄、轰轰烈烈才叫不枉人世走一遭。

在向人生终点的路途中,虽然选择一条平淡无奇的路看起来有点那么没面子,然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这条路,能以最真实、最简单、最轻松的自我状态走着,哪怕隔壁的人驭剑上刀山下火海,引来一片艳羡,也不会后悔自己选择的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