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公子兮徒离忧(1/2)

月牙县孖巷刘家,住了两个外地来的年轻人。二人是一对夫妻。

仅仅三天。

全巷子都传遍了那年轻妇人的貌美。

而在其丈夫出门之后,传言里又再度感慨起二人之般配。

年轻妇人善绣,年轻丈夫有学识。

两人在邻里的帮助下,都找到了活计。

一人靠卖绣活,一人靠当县城里云坛书院的教书先生。

为什么两人不遮蔽容貌?

因为谁敢猜想——惊才绝艳的世家公子,会和一个妓女产生纠葛。

没人敢想,便没人会猜疑。

但他们都估错了王六郎之狠绝。

所以,王瑱现下正准备出门,去元坛书院里教课。而覃萋则坐在门口,绣着一条手帕。

见到王瑱出来,她抬头温柔一笑:“相公。”

王瑱对她点了点头。

而刘大姐此时正微笑地看着她们,内心宽慰。

待到正午时分。

提着竹篮,用布巾裹着发的覃萋来到了云坛书院门口。她走进书院,静静地站在竹舍门口。等王瑱出来,巧笑倩兮地将手里的竹篮递给他。

王瑱将竹篮打开,里面是温热的饭菜。

待到他用完饭,提着竹篮找寻覃萋的时候。

才发现她坐在一棵巨大的梧桐树下,低着头,仔细地缝补着一个孩童的衣袖。

光影照在她身上。那双白皙的手仿若飞舞的蝴蝶般。飞舞着,飞舞着,拦住了王瑱的脚步。

让他静静地站在那里。

等她咬断缝补的尾线,等孩子红着脸对覃萋道谢。

“多谢师母。”

“没事儿的。快去玩吧。”

她摸了摸孩童的头,目送孩童蹦蹦跳跳地离开。然后转头看向他,轻轻一笑。

这一笑。

这场景。

落在了他心里。

而此时的王瑱,仍然面色平淡,神情自然。

住了半月有余。

孖巷的人们也对她二人熟悉了起来。

路上碰见时,叫声也变成了。

“王家嫂子。”

“王家夫郎。”

听到时,二人都会微笑着点点头。

这一天。

天有些昏暗,似乎下一刻便会大雨倾盆。

王瑱一到家,刘大姐便焦急地叫王瑱去接覃萋。说她去了有一会儿了,又没有带伞,怕是要淋雨。

王瑱听后笑着应下,拿起门边的油纸伞,前去县城里的百绣店寻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