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朕不能死_分节阅读_70(1/2)

慈禧这时又拿出一封奏折递给何荣,由何荣交于载淳手中。载淳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这般写道:具奴才调查,哥老会是湘军中一班流氓痞子结成的团伙,打着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的旗号笼络人心,在湘军中拉帮结派。虽然,还没有听说过哥老会反对朝廷的话,但也不能打包票。而且,根据调查,绿营中也有哥老会的人,这很可怕

载淳越看,越是心惊。一为奏折中上报的情况感到恐惧,二也为慈禧的手段感到后怕。他自诩如今天兵马大权尽在手中,却也想不到,僧格林沁这个驻扎在天津海防的将领居然会不上奏给兵部,反而上奏给了慈禧。这实在是叫人感到意外。

“僧格林沁怎会知晓湘军之事?”

载淳不由问道,言语中已经带上了一丝不满。

慈禧对此倒是淡然:“许是湘军中这事不难打听,只有皇上一人不知道罢了。”

慈禧这话,明摆着就是嘲讽载淳的自负,感情天下人都知道了,就自己一个人还无条件的相信曾家。

曾国藩至此,知道自己是不能不说话了,否则皇帝疑心一起,恐曾家大难临头:“皇上,这哥老会臣必定会叫人彻查,臣也会马上下令裁剪军队,以示忠心。”

载淳至此,在曾国藩和慈禧的双重劝说下,也不能坚持下去。更何况,他自己心里也没有了把握:“如此,便裁军吧。着湘军一个月内裁剪至五万人,调曾国藩回京,其弟曾国荃开缺回籍养病。”

第71章 战后事宜(七)

湘军裁军的事情至此已成为定局,很快, 两宫太后, 军机处都对此下达了旨意,甚至说都对曾国藩的“识相”感到满意。毕竟, 在他们的眼中,曾国藩始终是一汉人, 而一汉人手握二十万大军, 实在不是一件能让京城贵戚放心的事情。

裁完曾国藩的湘军主力, 肯定剩下的矛头就要对准了李鸿章手握的淮军, 和左宗棠手握的楚军。淮军和楚军名义上都是湘军旗下的军队,但是实际掌控权却分别在李鸿章与左宗棠手中,当然, 这二军人数上也远不及曾国藩的湘军主力。

僧格林沁在得知载淳与两宫太后皆已经同意湘军裁军至五万人之后,心中很是欢喜,忙又马上上了一道奏折,在奏折中奏请到:如今汉族官员手握重兵, 既曾国藩已配合湘军裁军,何不一鼓作气,再裁淮军与楚军,从而一绝后患。

载淳当下看到这封奏折的时候,心里是很没底的。他之前裁掉湘军多少也是有点自私的心思在里面, 就是害怕湘军将领哗变,只是如今一裁,载淳原先的很多想法又不得不改。第一, 那就是当下载淳绝不可能对外用兵了,兵力不够,第二,裁掉的兵甲何去何从,又成了一个问题。

就在这时,又一封奏折上到了载淳和军机处的案头上,这封奏折的出手者,便是如今满朝文武视线的焦点李鸿章。李鸿章的这封奏折很长,而且相较于僧格林沁的奏折显得就有分量的多了。他不仅在奏折之中详细的描绘了淮军如今的情况,还在里面一五一十的写清了自己从查尔德那购买军火的事情。

“淮军”是清政府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汉人军队,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淮军如今共有十三营,虽然数量听上去很少,但是其战斗力却是极其强的。淮军每营五百人,一营用抬枪、小枪一百二十余杆,各营于营、哨官外别延西洋军官充任“教习”,训练洋操,是当今极其现代化的军队。而且,又因李鸿章率军常驻上海,多与各国使节,还有西洋商人接触,常常都能第一时间更新武器,所以号称大清第一勇兵军也不为过。

载淳对于淮军的战斗力其实并不是很了解的,只因他虽然相信曾国藩,也信任湘军的战斗力,但是具体到哪一部,哪一营如何如何,他一个刚刚执政的新人,到底不是神仙。不过,在他看完了李鸿章的这封奏折之后,他心里多少对于淮军如今的军事势力有了些了解。

“李莲英,去把军机大臣和两宫太后都叫来吧。”

李鸿章所奏的事情在载淳看来太大,甚至其深远意义已经远超了湘军裁军。他一个人是万万不敢就下如此裁决,只得群策群力。

李鸿章的奏折自是瞒不过两宫太后和军机处各大臣,他们在看完这封奏折之后,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同样在等着载淳的批复。这厢听得载淳有请,心里都是有种既定如此的感觉。

两宫太后与军机大臣纷纷赶到养心殿西暖阁,慈禧慈安熟门熟路的走到帘子之后,军机大臣依次请安,载淳身受大礼之后,唤众人起身赐坐。

“芷兰,上茶,李莲英,把帘子给撤了吧。”

载淳看着众人都已经到了,然后微微一笑。说完,数个宫女用鎏金铜盘端上七杯茶来。摆在军机大臣面前的乃是血红玛瑙杯,摆在两宫太后面前的是松花翡翠杯,泡的都是福建巡抚徐宗干今年新进贡的闽南乌龙茶。

众人看着这些致的杯子,又看了看载淳,心下纳闷,慈禧慈安这时候心里也是觉得奇怪,怎么皇帝突然会莫名其妙的叫人把帘子给撤了。“垂帘听政”,“垂帘听政”,虽然号称女子掌权,但毕竟两后依附的主干乃是皇帝,这个帘子所象征的意义不可不谓不大。

载淳似是看出了众人的心思,倒是摆了摆手:“今天在这的都是自家人,自家手足,要这个帘子做什么,额娘,皇叔,你说是不是?”

慈禧慈安心里泛着嘀咕,恭亲王奕心里也是,不过皇上都这么说了,自只能点头赞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