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_分节阅读_133(1/2)

当然了,他讲历史,讲的不是几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种,这些其实他也记不清。

天性使然,他讲的主要是一些历史事件,甚至是很有意思的历史事件。

讲的时候,一些简单的句子,他直接就用英文说了,顺便写在黑板上,并写上中文意思。

底下的学生都听得很认真,每次他写点什么,都认真地抄到笔记本上。

穆琼上辈子的朋友里,有一个重点高中的老师,当时这个老师总抱怨,说有些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都不知道珍惜,上课不认真听讲……但现在,他完全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这里的每个孩子,都听得格外认真。

甚至包括傅怀安。

“现在,欧洲其实正在发生一场牵扯了很多国家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的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枪杀……”穆琼知道现在欧洲正发生的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显然不能这么说。

这时的人,可不会称呼这次的战争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现代的中学生,就算不喜欢看新闻,对地球上的各个国家,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想知道还可以随时上网查或者找书看,但此时的学生,他们知道英国法国美国这些国家,但对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那么了解。

穆琼讲的很多事情,都是他们以前完全不知道的,他们也就听得格外认真。

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了,他们却还听得意犹未尽。

穆琼本来不想拖堂,但看到这一幕……

“来,你们跟着我,把黑板上的句子念一念。”穆琼道。

然后就听着这些学生,用极为不标准的发音,跟着他念起了英语。

学英语一定要多听多读,可惜在这时,上海根本就没有电台和音机,要七八年后,才有洋人在上海建起中国的第一个广播电台,电视机就更不用说了,就连电影也刚出现不久,还是默片的天下。

当然了,留声机已经有了,但这可是金贵东西。

穆琼上完课,就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这所学校是用一个旧祠堂改建的,祠堂前面几间大屋还有附带的厢房改成了教室,祠堂后面原本用来储存米粮的的谷仓,则被改成了教师办公室,还有学生宿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