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_分节阅读_191(1/2)

他看了几篇,当即一拍大腿道:“这一定要出版!它可以直接拿来当学英文的教材了!”

“有这么好?”章澈有些惊讶。

“有!”这个教授道:“英文里的常用语,这本书基本都涉及了,将它全部学完,英文也就已经学了个大概了。”

章澈闻言一喜,这书若真这么好,那肯定不愁销路。

“这书的作者是谁?我想见见他。”这个教授又问:“他注释特别准确,一个单词还给好几个国文意思,英文造诣很深,也很有想法……最好的是,这些故事都很有趣!”

“这玉宇。”章澈道:“他不大愿意见人。”

“楼玉宇?写《留学》和《求医》的那个?”这个教授道:“是他就不奇怪了,他毕竟留过洋,还特别会写故事。”

章澈:“……”楼玉宇根本就没有留过洋!

“不过要出版的话,还是要严谨一点,这样吧,你把稿子放在我这里,我先仔细看一遍,然后再找个洋人来看看。”这个教授又道:“我们学校里,有个专门研究汉学的洋人,他兴许能给出一些意见建议。”

章澈答应下来。

同一时间,一直翻译不出什么来的傅怀安趁着霍英不在家,找到傅蕴安问问题。

“你真打算好好读书了?”傅蕴安看了看自己弟弟写的乱七八糟的翻译,问道。

“当然了!”傅怀安道:“我要好好学英文,以后去留学!”

傅蕴安看了他一眼:“行,我明天就找个老师来教你。”

在清末,很多华人被带到国外去做劳工。

华人劳工吃苦耐劳好管理,很受欧洲各国还有美国的欢迎,当时很多国家的铁路什么的,都是华人劳工建起来的,而干完活后,很多华人劳工,也就留在了国外生活。

傅蕴安当初在国外讨生活,是得了一些华人劳工的帮忙的,而后来,他们兄弟三个也投桃报李,不仅带着这些人一起做生意,还开始培养这些人的子女。

希望月报的总编周念乡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回国的时候,像周念乡这样的劳工的子女,有一部分也跟着他们回国了,这些人别的不说,英文都还可以,完全可以从中找一个,每天晚上来教傅怀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