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28(1/2)

应,很能满足他的这种炫耀心理,不过再去看刘文,却见他的面色和平时也没什么区别,感觉到他的目光,他微微一笑,用筷子夹起一块鸭肉:“这道菜却是极考验厨师功夫的。”

“啊,是……”

这时候刘文已经将那块鸭肉吃到了嘴里:“嗯,味道也不错,只是这手艺,倒也值五百文了。”

他说的这么淡然,孙鹏却不好意思了起来,心说自己平时总觉得那种炫耀金玉的人粗俗,他这个样子,和那些人又有什么区别,也好在刘文是真正的君子,不会想到他这种心思,否则真是羞愧死人了。

他不知道,不说刘大郎最善于伪装,就算再惊奇也不会表现出来,而就算是他不会装,这种菜与他,也说不上太稀罕,这只是一个四套宝,他当初还见识过,骆驼里面套羊,羊里面套鸡,鸡里面套鸽子,鸽子里面套饭团的骆驼套餐。

虽说也只是套四样,但若从体积上来看,那个更醒目一些,所以在这个时候,他更在意的是其中的味道,他表现的这么大方,落在孙鹏眼中是满心敬佩,落在郑定辉眼中……也是敬佩,不过这敬佩的却是:你就装吧!装吧,我看你要把这孙家公子骗到什么时候!

他这么想着,当然不会去拆刘文的台,反而按照他所说的,不断的去灌孙鹏,他们先前在华安就经常聚会,他也知道孙鹏的酒量,清楚这小身板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却是极能喝的,因此不断的想办法往他嘴里送酒,一会儿说一句,咱们三人能在这里相遇真快活呀,一会儿又说一遍这算是他乡遇故知了吧。孙鹏也觉得能在这里和刘家兄弟喝酒很高兴,再加上他自忖酒量不错,也不怎么在乎,所以喝了一杯又一杯。

他们一边喝着,一边谈论着,刘文就将话题往此时朝廷的动向上引,他倒不是对朝廷有什么用心,而是纵观整个大珠朝的科举,排除那些恩科不说,很多科考都和当时朝廷的动向有关。

当朝廷要有什么大的动向的时候,有时候是会在乡试的考题上出现的,毕竟考举人,其实已经是在考官员了,虽说一般的举人在最初只能做个八品或九品的小官,但已经是广大的基层干部了,这就像是现代的公务员考试,固然从这种考试中看不出太多实质性的问题,但却能看出国家的方向,比如,在有的考试中就会出有关非洲的问题。

大珠朝有邸报,但邸报却不是他们所能接受到的,而他们在上面也没有什么关系,要想知道朝廷的动向,也只有从其他人那里听说了,正好,这孙鹏虽然位置不够高,家世也不够显赫,却是贡生,他所处的环境就是能谈论,并且也有这种消息来源的,果然,孙鹏虽然才来京城半个多月,各种方面的消息却没有少听,此时被刘文引诱着,就滔滔不绝的说了出来。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当朝宰相身上:“当朝的李大人,那真是要千古留名的忠臣,当年他做御史,那就是铁面无私,后来做学政,为我朝选拔了诸多良材,先帝去世,他为顾命大臣,二十年来兢兢业业,当今圣上一成年,就还政于朝廷,如此风范,正是我等学习的楷模。”

也是喝的有些多了,虽然还没醉,却也有些兴奋了,说到这里,他还拱了拱手,一副赞叹的样子,他不知道他现在赞叹的李大人,现在很是焦虑,不仅焦虑还很是为难,不仅为难还有些茫然,看着对面的皇帝,他心中只有一个感觉:这是报应吗?是报应吗?是报应吗?

他这边想着,那边的皇帝也开口了:“李公,你相信报应吗?”

他的声音很好听,语气却有些软绵绵的,话音中,还带着几分神秘的气息,若是刘文在此,一定会发出一句生活就是盆狗血之类的感叹,这位,正是他们当初在港口遇到的那一位,也正是大珠朝的第十四任皇帝,郑玉文,此时的年号为安平,之后也有人如此称呼他。

安平帝今年二十八岁,在位二十年,纵观大珠朝从开国到今日的历史,他虽说不上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但也可以说是少有的了,当然,这与他早早就登基有关,在他第一次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时候才八岁,二十岁以前,他都只是一个木偶,二十岁那年,被人赞为大忠臣、大贤臣的李思安为他主持了亲政仪式,因此,就说他手握大权的日子,也有八年了。

只可惜这八年并没有将他锻炼的怎么杀伐决断,怎么乾纲独断,反而看起来软绵绵的,而他所思考的问题,也总让李思安无数次的想撞墙虽说历代有不少皇帝都相信道术,相信什么神佛的,但人家说到底,是想要长生不老,成神成佛,而自己面前的这位呢?为什么思考的问题总是这么与众不同呢?比如说现在,他在问什么?报应?一个皇帝要相信什么报应吗?

“李公?”

那软绵绵的声音又响起了,李思安只有硬着头皮道:“陛下,此等事情……唔,圣人有言,敬鬼神而远之,今年的科举马上就要……”

“朕昨晚又做梦了。”不等他把话说完,安平帝就又道,“又梦到了太祖。”

李思安心中发苦,心说太祖和您相差一百多年,您连他老人家的样子都没见过,上哪儿梦到啊,安平帝好像也知道他心中想什么因此又道:“朕虽没见过太祖,却见过太祖的画像,而且虽然看不清楚,但朕心中清楚,那就是太祖。”

他这么说了,李思安也不能说他梦到的不是,更不能说太祖不会显灵,只有道:“想是太祖,也是心怀这次科考的……”

“太祖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朕知道太祖想说什么。”

一听他这么说,李思安就觉得有些不妙,正要制止,安平帝就又道:“朕这江山……”

“你们都先出去!”

李思安从椅子上站起,叱道,在皇帝面前这可以说是大不敬了,但他做了二十年的顾命大臣,现在还是手握大权的宰相,那些宫女太监自然不敢跳起来斥责他,见安平帝好像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就行了礼,退了出去,直到最后一个人退出,李思安才又道:“陛下,这样的话不是您该说的,就算您……想想先帝……您说这话……这要传出去,若是有个动乱,您、您……”

安平帝看着他:“朕大婚十五年了,皇后一无所出,这些年,宫中还一直在选秀,前两年终于有个贵人怀了胎,却也没能保住,这不是报应是什么?”

他举出这样的例子,李思安也不好说什么,过了片刻只有道:“陛下,您正当盛年,这些年太医院……”

“太医院若有用,也不用这些年了。”

“陛下千金之躯,自然……”

“朕想着,朕没做错什么,先帝也仁厚,但朕的这一支,却是从头就错了,李公,帮朕找太祖的后代吧。”

第六十二章

御书房内,光线很好,虽然已进入七月,但秋老虎的威力却还是猛烈,不过在这个房间中,却不会感觉到多少热气,墙角处的几个冰盆,将这个房间一直维持在一定的温度内,外面炽烈的空气,来到这个房间里,就转化成了温和。

李思安看着安平帝,他的目光带着探究,隐隐的,还透着一些锋利,手掌大权二十年,一手培养出来一个帝王,就算他什么都不说,这种气势也是迫人的,但安平帝仿佛没有感觉,他还是有些虚弱的看着李思安,他的神情中带着一些疲惫,眼神却很肯定,李思安在心中叹了口气:“陛下如此做,却是难以向天下人交代的!”

“朕只想,能向祖宗交代。李公,帮朕吧。”

“已过去这么多年……”

“要找的话,总能找的是吧。”

李思安没有说话,就算是帝王的后代,也不见得能一直的显赫,帝王之子,若不继位,一般会被封王,但是继承王府的下一代,若没有皇恩,很可能就会变成了公,再之后是伯,几代之后,若一直没有出的人物出现,那就可能沦为平民,这还只是嫡系,若是旁系,恐怕不出个三五代,就与一般人一样了。而成武爷当年的那一支,虽说当年也有两个皇子留下了,也被封了王,可是那两个皇子,却都没能留下嫡子。

郑家在子嗣上一向单薄,就说是坐拥后宫的皇帝,也往往很难拥有理想的子嗣,有时候甚至不会有子嗣留下,因此也没有多少人去想成武爷膝下的问题,不过他作为两朝宰相,自然也知道些普通人不知道的事情,他还记得当初的先帝,那个看起来和安平帝一样苍白,但双眼中却带着更多野心的年轻人,在那个夜晚对他说的话:“思安,你说这世上真有报应吗?”

那一夜,那个年轻的皇帝也是有了醉意,而他,其实喝的也有些高,不过脑子还是清楚的,因此在听了这话之后,立刻就回了一套的套话,大意也不过是皇帝是九五之尊,承运而生,有诸天神佛保佑,自然是万岁万岁万万岁的。

“朕自然相信朕是承运而来的,但是后宫诸妃,却只有一子一女。”

“这正是一个好字啊。”

那个年轻的皇帝笑了笑,笑容中却有些艰涩:“当年朕的先祖断了……今日……”

那句话说的含糊,他自然是不敢问清楚的,再之后,那位年轻的皇帝也没有再提起,而是雄心勃勃的想着怎么扫平戎族,怎么令大珠朝的江山再没有后顾之忧。

那位皇帝,是真真当上勤政爱民这四个字的,每日睡觉的时间从不超过三个时辰,每日按照太医的嘱咐行走坐卧,从不留恋后宫,若是能再给他二十年的时间,日后,绝对是会被说是明君的,可是,不说二十年,他连十年都没有。

他临去前,将他叫到床前,拉着他的手:“思安,朕真的不甘心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