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妻日常_分节阅读_114(1/2)

那人居然也有心软的时候。

袭朋知道因何而起,袭朗也对他明说了。

他有一个何时都不会放弃他的娘亲,而袭朗身边一直没有这样的人。袭朗生母去得早,继母一度自顾不暇,无从照顾。

那样的心境,他无从体会。这是他的福。

这两日晚间,母亲总是强打着神与他说话,劝他不要再莽撞行事,劝他安生度日。

他答应母亲了。

甘愿么?

不甘愿。

憎恨袭朗,恨了那么久,如何能在一件事后就低头服输?

只是他已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余生恐怕连自由都会失去。

眼下只盼着母亲快些好起来,不会因着担心自己病情加重。祖母走的时候的伤心,他记得清清楚楚。他不要再承受那种伤心、痛苦。

母亲总说他糊涂。

只是再糊涂,也知道生离死别大于恨。

还是亲人最重。

西府是不能指望他了,等来日再说吧。

孝期说起来是三年,其实是二十七个月。孝期过后,父亲便能回府,到时再看情形。

不这样又能怎样?他时时刻刻都在袭朗视线之内,什么都不能做。

这样过了几日,袭朋主动见了袭朗一面,说被禁足在西府就好,如此他也能日夜侍奉在母亲病榻前。

袭朗答应了。

当天傍晚,袭肜和真定那位名儒到了京城。兄弟两个得以每日侍奉母亲,聆听名儒教诲。

后来袭朋才知道,这件事是东府老夫人的意思,袭朗也命人抓紧办了,名儒的束修在京城属头等。

由此,心里对袭朗真是说不清楚是什么感觉了。那个人心软、心狠的时候,反差太大,让他看不真切,愈发不了解。

袭朋回了西府之后,钱友梅命下人将袭脩安排在后院,让两名二等丫鬟、两名婆子照看着。

她有她的打算。担心袭脩都这样了还不老实,让小厮递话去外面兴风作浪。放在眼下,有个风吹草动她就能及时察觉,最是妥当。

自然,得了闲也去看看袭脩。她知道他不愿意看到她,她偏要在他眼前不时晃一晃。

这一点,宁氏与钱友梅倒是不谋而合,行径大同小异。

宁氏每隔一两日就去老太爷的书房坐坐,和他念叨念叨外面的事。

言官弹劾的事情,宁氏问过袭朗,要不要她去探探老太爷的口风,听听他有没有好主意。

袭朗也没瞒她,直说了,说他不见得相信我的军功货真价实,那么对策便是另一套周旋的法子,反而无益,算了,您别担心就是了。

宁氏听出了话里的隐含的意思,只觉得老太爷简直白活了一遭。

袭朗要是那好大喜功的人,又何须作为将帅还亲自上阵杀敌,又何须累得那一身伤病。不论胜败,起码自己能够毫发无伤。

老太爷竟连这点都质疑袭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