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混在三国当神棍_分节阅读_247(2/2)

兖州落入燕清手里,满打满算也不过半年,荀彧固然才华逸群,治理有方,但要除去沉珂,这么短的时日里,能做到的极为有限。

比起燕清真正发家的所在——已然脱胎换骨、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豫州,当然大有不如。

但在远征洛阳的途中见惯衣不蔽体的流民,走过烽烟未散的废墟,甚至亲眼目睹着天子一度沦落到食不果腹的境地,只有狡恶凶狠的西凉兵才能吃得肚满肠肥,就能清晰地感觉出,这实在好太多了。

上空骄阳似火,穿着厚重教主服的燕清都感到衣裳被晒得发烫。

要不是他体质特殊,只畏寒而不惧热,中暑晕过去都有可能。

他百无聊赖地想着,站在护法们设好的一处高台上,目光越过底下那些欢天喜地、由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人群,往远眺望,便将荀彧这段时间的部分心血给入眼底。

他尚有自知之明,清楚若不是他有卡牌这一作弊手段,能走别人走不了的捷径,否则是绝无可能做得比荀彧更好的。

历史上的曹操得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四处征讨敌势,为他坐稳后方,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的荀彧,可谓居功至伟。

这天大宝贝,现在自个儿长腿跑到他怀里来了,得了这切实益处后,他居然只有种颇不真实的感觉。

随行在侧的郭嘉犹如看透他此时心思,悄声提醒道:“兖州大局已定,主公若要引进他系势力,还得慎之又慎。”

燕清颔首。

一说起北地士族的领袖,往往都被默认为汝颍世家。而袁家遭受重创,子弟零落,袁绍自身前途未明后,就等同于进行了一次洗牌,确定以荀彧、陈群为翘楚。

以荀彧、荀攸为首的一些荀氏子弟,一早就投靠了燕清,旗帜鲜明地站在这边,不说成为他的心腹的左臂右膀,也绝对当得起谋主文首。

剩下的颍川士族中,陈氏的芝兰玉树,陈群这一支,因一向钦佩仰慕他为人,相信他的判断,便也放下矜持,前去投靠。

在燕清一意孤行所建起的、起初并不被大多数士族看好的关东盟军,在经历过太守王匡的惨败而逃,和一些个诸侯抱着遮羞布的临阵脱逃,以保全自身的内部分裂后,竟然似有天助一般让董卓死得稀里糊涂,西凉虎狼土崩瓦解,被打得灰头土脸,如同一群土狗般无比狼狈地逃回凉州。

要想东山再起,首先就得摆平根基已稳、各有数万兵马的韩遂马腾、宋建王国等势的趁火打劫。

此讯一出,所有等着燕清落败,好看笑话的人,都瞬间哑口无言了。

——真是天意啊。

被一些人寄以厚望的白波军,原先的确想过通过偷袭后方,好浑水摸鱼一把,谁知刚试探性地派出一小股部曲,就被早有防备的燕清所布置下的防线给凶狠地打了回去,顿时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燕清心知肚明的是,别看兖州此刻看着一片祥和团结,可主要势力,还掌握在当地士族手中,和他的关系倒并不大。

他所打下的烙印,还是源自最初进入兖州、剿灭黄巾的那些。

要想长久稳固,就得接纳兖州士族进入自己的核心班底,而关于这点,荀彧在请示过他之后,燕清碍于还忙着前线征战,着实腾不出空来,只有选择了暂时的妥协。

其中不乏燕清所熟悉的程昱、陈群等优秀人才,可碍不住总有人滥竽充数,导致整体质量良莠不齐。

现在要进行换血,重提在豫州实施得十分顺利、效果也极好的‘唯才是举’,无疑就棘手许多了。

郭嘉清楚燕清要冲淡兖州士族的影响力,就得引进流亡士人,进行融合,再逐一替换掉糟粕。

可这说着容易,做起来却无比困难——动作但凡大了一些,快了一点,就将触碰到士族敏感的神经,造成极大的动荡,燕清也随时会重蹈史上曹操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