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陛下喊您回家_分节阅读_36(1/2)

天正七年二月的赵宫里已撤去了火盆,王适之躺在床上搂着赵灵宫的脖子,笑道:“大王此番攻鲁,大胜归来时可否赐适之一部书?”

赵灵宫揽过他,偏头盯着王适之的眼睛问道:“你所说的可是鲁王时代家传的那部经书?”他顿了一下,轻轻抚过王适之的腰背:“那书我已应了姜昭乐了,此番他肯助我夺鲁,不单要钱粮,还要那本书。”

王适之一愣,靠在赵灵宫胸口低声道:“罢了,我师弟既然想要,那谁也拦不住。”

“什么?”赵灵宫搂着王适之的手臂一紧,随即恢复如常:“你不必着急,待我日后攻占齐国之时,便将那书拿来给你。”

王适之笑笑,趴在他胸口并不多言。

赵灵宫隔着里衣摸着王适之的背:“你比你师弟如何?”

“我自然比不得师弟。”王适之笑如平常,他现在已经学会了挑赵灵宫爱听的说,不再去与谁争锋。

赵灵宫顺着王适之的背,将手伸入裤子里揉捏着他的身体,手指在两股之间的缝隙来回游走:“你除了这处不如他紧致,旁的并不比他差。”他低头亲了亲王适之的额头:“你们清溪门人都练过长生不老术么?这么多年你的脸怎么还像我刚见到你那会儿似的?”说着手指捅入那个本该紧致的穴口:“只有这里有些松了,不似当年。”

王适之强笑道:“大王说笑了,天下哪有什么长生不老术?”

赵灵宫的手指在仍停留那里,来回搅动了几下:“那你告诉我,这里松了怎么办?”王适之抿紧了嘴唇,红着脸缩了缩下身。赵灵宫感觉到变化后,笑着翻过身体将王适之压在身下,轻轻咬了咬王适之的唇:“真乖。”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王适之站在城楼上,目光始终锁定着那一抹鲜红。他并不知道这春风一度过后,赵灵宫便要亲自前去靖和带兵出征。他扯扯嘴角却笑不出来,大王以为他已累得睡过去后才走的,这算是温柔还是抛弃?王适之分不出来,他只知道,这次的战役,途径齐都。

赵国王师自靖和前往齐国嘉陵这个消息传到楚政耳中时,惊得楚政当即从留守都城的一万五千军中拨出一万大军开拔,分别前往与齐交界的陆口和与赵频繁开战的歧岭,以期保护昭乐、保护齐国。

倘若此刻赵灵宫能够率人攻入楚国,想要以多胜少,一举拿下并不算是什么难事。

赵军经嘉陵入齐都之日,正是绿芽初绽,满目浅色桃花含苞待放。

昭乐亲自率人站在城楼上迎接赵国王师,魏慈明站在他身边,手中的佛珠已绕到腕子上:“赵国王师治军甚严。”

昭乐抬眼望去,见为首的是一队重甲骑兵,泛着青光盔甲已武装到了马蹄之上;之后徒步的士兵手中,上百面赵军旌旗随风飘荡;步兵后的马上是几个看起来极威武的将士,那几个将士中披着鲜红披风的便是赵灵宫;后面的队伍虽长,有人有马,还有粮车等装运补给的马车或人力车,却一直整齐划一地朝着齐都前进。

忽然就想起了第一次见到赵灵宫的场景。

霎时间,日子停止倒退,退回到了很多年前的赵宫初见的那一日,退回到了他喊赵灵宫少君殿下的那一日,退回到了赵灵宫扬手打了师傅一个耳光那一日。

时光已轰轰烈烈地走过,他伸出手,感觉时间从手指间无声地掠过,却始终留下这些令人不快的回忆。他侧头去看身边的魏慈明,依旧是波澜不惊的样子,目光清澈悠远,似在看着赵军,又似眼中什么都没有。

伍齐射、王御、李寄书三个人站在昭乐身后,踮着脚眺望赵国的军队,俱是将行军之阵偷偷记在心里。唯有侍立在昭乐身后的文知礼,轻轻摇摇头,似是对赵军的布局有何不满一般。

赵国大军并未进城,十数万在城外驻扎,不由得齐都百姓不感惊慌。

昭乐命人召燕于琴进宫,宫人到燕于琴府上时,他正在同一众门客饮酒唱歌,见宫人前来也不起身相迎,只笑道:“文大人呢?他怎么不来?”

如今文知礼已升任太史之职,再不干来他府上传话的差事了,因此,燕于琴也少了见到文知礼的机会。

来传话的宫人哪知道文知礼与燕于琴这宛若欢喜冤家一般的关系?正在为燕于琴的无礼而生气,冷言冷语便抛了过去:“文大人身处太史要位,传唤燕先生入宫这等小事还需劳文大人尊驾么?小的来办足矣。”

“足矣……”燕于琴捏着手中的酒杯,眯着眼看了看,而后一口饮尽杯中酒。他笑着站起身,与身旁门客交待一声后,便随着那宫人进了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