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在御,宠辱两忘_分节阅读_118(1/2)

已将衣裙穿戴齐整的子玉谴开侍女,重至榻前,单腿跪于床上,探身向谢昆笑道:“你我不久后便能苦尽甘来,何必纠结这一时半会?”

谢昆轻捏住搁在他身侧的一双柔荑,来回抚弄把玩凝脂雪肤,迟疑着略一摇头。

子玉抽出手来,往谢昆肩头靠去,轻笑:“怎么?你是不信?还是,事到临头,又反悔?”

在她妙目流转的柔光中,谢昆唯有苦笑道:“不,只要能与你一道……”

后面半截话他没有说出口,心中隐隐有些不祥之感,似乎挑明了出来,必为这匍匐于暗夜的鬼魅魍魉所知,待时候一到,便冷不丁杀入阳世,拖他二人沉入阴曹地府。

幸好子玉也无需他多言,将身挨得更近,亲密无间。

也罢,谢昆琢磨,皇帝虽未下诏明夺他的兵权,但无声无息中,以曹霖取代他的意思已是昭然若揭。

莫说他本就无心再回边寨,纵是此刻抛却顾忌,到皇帝跟前请求重上沙场,只怕皇帝也不会应允。

何况老父与子玉都是这般态度,谢昆不觉搂紧佳人,心下了然彻底,他也只剩一条路可行:当日归来赴弟丧的时候带回的不到百骑,以及父亲谢濂多年苦心经营所豢养的死士,这些人当可尽用。

然皇帝已然用失火一事害死谢家皇后,难不成他会愚钝到不作防备?

子玉见谢昆不言不语,神情寥然,知这男子虽忝列武将,却优柔寡断,逢大事则乱,暗叹口气,也懒于再多安抚,从他怀中起身,边整理衣裙,边道:“你依计行事便可,再不济,就把你的兵马给我好了,我代你率兵打仗去。”

这话带笑而出,直把谢昆说得猫爪挠心,他跳下床来,把子玉又抱了抱,笑道:“为了你,我肝脑涂地也是愿意的。”

两人相视而笑,依依话别,子玉便趁夜色乘车,从谢昆的私邸悄然离去。

原是各路人马都知晓重阳日圣驾出巡,纷纷做好准备,不想后宫又一场大火,竟夺了谢皇后的命。

这下皇帝龙颜震怒,下令宫中彻查整修,日夜加派人手巡视,加上皇后薨逝,好一阵的兵荒马乱,重阳当日出宫登山祭祀之事便暂且押后,若非皇太后一力坚持,非要前往大崇恩寺祷祈上苍,这巡幸之日一时半刻只怕也定不下来。

等到最后终于成行,已是重阳过后三日了。

皇帝大驾出宫,自然隆重,何况还有皇太后、太子,不过城中之人,最想见一见的,依然还是那位传闻已久的男妃,只遗憾圣驾浩荡,贵人全在车轿之中,难窥真颜,流言蜚语,倒是绘声绘色。

随行的赵让浑不知民间对他多有谬误猜想,一路行来,眉头不展,偶尔手抚过身侧的琴囊,心事更重。

那夜缠绵之后,便知深宫遭变,之后便是李朗借机遣人在禁宫内深入探查,设法摸寻清楚皇宫中纵横交错的地下密道,这招顺水推舟的恰到好处,令赵让深信谢皇后之死绝非意外天灾。

李朗行事的决绝,他自认不及。

只是形势也不容赵让多有感触,后位虚悬,于是他成了后宫中名正言顺地位最高的妃嫔,携众宫人打理皇后入殓停棺等后事,安抚小太子之类的活计全成了他的事情。

途中还有那身怀六甲的刘嫔受不得劳累,差点便在棺前产子的大事,幸得御医及时赶到,加上刘嫔自身年轻体健,安胎得宜,保住了龙嗣。

赵让哪经历过这些繁琐庶事,天天面对脂粉红颜,佳丽如过江之鲫,其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国色天香,尽管避不得嫌,他却已能做到事不关己的心若止水,偶在焦头烂额之余,想到自己若终生藏身于此,苦笑之外,仍有些不寒而栗。

事得稍缓之后,太后便派人赏赐了赵让这把古琴,以慰他的辛劳。

便是如今他带出宫,搁在身边这把,也是初至泰安宫请安时,慧海与他合奏时所用,上刻“卍壹”的那把,后来李铭曾在中秋之宴上,应太后之请当众弹过,当时他深恐李铭孤注一掷,非强行以箫应和,挡于李朗之前。

原来距此不过区区一个月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