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91(1/2)

乱民平了,这点火就要烧过界了,谁也受不了啊,尤其平安州在其中一条盐路上,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接到军报,贾宝玉的手控制不住地发抖,王子腾要是打赢了还好,要是输了,这事就是贻误战机。然而这种事情瞒不下去,因为不值得瞒。如果在前线的是个不错的将领,只是一次发挥失常,处在这种血缘关系上代为隐瞒一二,等到他恢复水平然后扳回一城打个漂亮仗,这个风险也是值得担的。但是,王子腾这个不知道是不是猪的家伙带着一群猪,真不具备替他担风险的价值。

贾宝玉咬咬牙,决定上报尚书。尚书大人投以同情的一瞥,然后拉着他一起面圣,一路上还交待:“若是圣上震怒,你不要多嘴。如果

136、不好消息极品人...

有转圜的余地,看我的眼色,你再说话。”这其实是看在贾宝玉本人的面子上给的提点了如果王子腾这回败了,王家大概也就那个样子了,原先的金陵四家,如今也就贾家看着好些了。贾宝玉长长出了一口气,谢过了。

皇帝果然在发火,身为健忘族群中的一员,他选择性失忆,忘了当初是谁默许王子腾原地待命,等着帮他‘练猪’的了。皇帝的拳头攥得很紧,站起来拿拳面捶着桌面:“亏他还是领兵日久的人!竟然犯下这样的兵家大忌。”

靠!贾宝玉在心里比了个中指。比完之后他开始担心了,还是那句话,皇帝不会有错,如果有错,你们看着分吧。而且现在的问题是这场战事要如何场?贾宝玉又犹豫了,他是看好张炯的,但是……如果张炯这回也不顶事了,那怎么办?四家就全要填在里面了他在要求火速动手的人里看到了史鼎的名字。

皇帝发了一阵儿火,也意识到平安州这次算是闹得比较大了,需要略微再重视一点儿。其实吧,平安州这地方的这些事,从经济损失上来说,不如黄河发次水,但是,一个月了,官军还没挽起袖子抽人,太丢脸了。火气又升了起来,然后大骂邻近官员不作为。贾宝玉想说,其实在这种时候,这种地形下,在他看来,大家不要乱动比较好,因为军事它是个复杂的事情。平安州并不是边境,四围的州县省份不动,就是个合围之势,按照持久战原理,耗也耗死它了。如果冒然行动,又是调兵又是调粮说不定还要加税,那是劳民伤财,说不定还要添乱。

皇帝直接下旨,先训饬王子腾,然后命令,出击。这个时候,这个大方向是对的,唐佑亲自起草了这篇旨意,文不加点模仿着皇帝的口气刷刷写了出来。皇帝看了草稿,表示满意,命令誊抄下发。贾宝玉从头到尾,什么话都不敢说,到了这时才说了另一件事:“陛下,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

贾宝玉很矛盾,有心给他们多争取些好的装备吧,又怕他们当了运输大队长,不给他们争取吧,真怕这些死人抗不住。皇帝虎着脸:“你们看着办。”贾宝玉咽咽唾沫,把没说话的话说完:“别的犹可,唯有一样,如今快到十月了,冬衣却是一大笔,两边儿加起来两万多号人,东西不算太多,却还要押运。”皇帝揉一揉眉心:“叫他们赶着办罢。再调两千军士选八百役夫,押运过去,去了就留在那里听用。”唐佑不又草拟了一道旨意,请皇帝用印。

皇帝盖完章,扫了一眼下面,事到如今,已经不干兵部尚书的切身利益了,他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反正这仗是必得赢的,期间别人如王家的煎熬,已经

136、不好消息极品人...

不干他的事儿了。贾宝玉却是一脸担心,想装都装不来轻松。皇帝想了一下,把贾宝玉留下问话。说实话,王子腾没平过叛,平常带个兵,把部队抓好给皇帝当政治筹码的事他办得溜,拢人心也算有一套。这回一看,战争并不是他的强项。这回统帅又点了他,皇帝担心之余,也想找个安慰。

贾宝玉听了皇帝的问话,犹豫了,他不敢肯定地回答皇帝,说他舅舅一定就能赢。皇帝看他这个样子也沉默了,许久冷道:“你不看好你舅舅?”贾宝玉躬身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敢妄言。”这会儿马后炮也该知道,王子腾已经误了战机,以后的仗会赢也会比一开始难得多。皇帝一挥手,让贾宝玉退下,回头去与唐佑商议着要不要再增援一些人马。

贾宝玉出得殿来,迎头遇着太子带着他家兄弟,旁边伴着他家叔叔伯伯,一道进来见驾。人家才是一家人呢,有事儿当然要他们商量着办了。事儿不大不小,在可控范围内,即使失误也能扭回来,正好练手儿。

贾宝玉匆匆见了这一堆千岁,太子站住了,问了贾宝玉一句一向可好。然后就问:“听说平安州不太平,父皇今儿竟是为何呢?”贾宝玉道:“殿下进去就知道了,不是大事,却也有些小麻烦。只是不与殿下相干,是下头的人没办好事儿。”太子点点头:“你有事儿就忙去罢,打起神来,可就快要成了孤的姑父了呢。”取笑一句,领着人走了。

贾宝玉低头垂手让到一边,一堆衣服上带龙带蟒的家伙从面前飘过,直到其中一个站到了他面前。站住的家伙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地伸出手来,贾宝玉一抬头,看到徒忻那张熟悉的脸。徒忻皱起了眉毛:“近来虽有平安州的事儿,何至于叫你忙得瘦了一圈儿?”说着,手背就在贾宝玉右颊从上到下摩挲了一阵儿,贾宝玉一偏头,徒忻叹了一口气,在他身上又摸了几把:“脸上瘦,身上也瘦了。”

贾宝玉低场道:“圣上还在里头呢,殿下快些进去罢。”

徒忻道:“你保重。”抬步前行。他的侄子兄弟都在殿外站着,让小太监进去通报,得到允许方才一道入内。

贾宝玉摸着脸看着他们进了殿里,苦笑一场,遇上这么糟心的事儿,能不瘦么?现在的情势,再给王子腾五万人马,用人海战术把平安州给淹了前提是他不犯昏还差不多,但是到了现在这一步,皇帝还会把更多的兵马交给王子腾么?

137

137、噩耗不断人进京...

徒忻与他家兄弟侄子站在一起,听着他皇帝哥哥发火,心里有点,嗯,幸灾乐祸。派着一群不靠谱的人去当援军,徒忻认为他皇帝哥哥的脑袋抽了。当然,徒忻也非常理解他哥哥,当皇帝的么?当然就是希望什么事都好,面面俱到。再说了作为一个皇帝他也不可能光依靠同一类人,所以提拔不同的人来搞个平衡那是最好的办法了。徒忻心里摇头,如果所有的纨绔子弟都是有用的,那力求上进的人就没有那么稀罕了。

皇帝气完了,觉得大臣不太靠谱,开始努力发掘自家人的军事才干。几个皇子心头一动,徒愉正处在青春热血的年纪,也是一脸兴奋,就是徒忻自己,也有一丝心动,但是他已经有了刑部了,兵部是轮不到他插手了的。皇帝最后发现,他家儿子没啥军事才华,废话!太平了几十年了,最大的动乱也就是平安州这样的级别,完全不能激起这些人上人的热血他们觉得战事太小了,太不容易出!于是把重点放在拉拢军队将领、兵部尚书、锦衣卫这些事情上了。这些人真是……会抓重点。

皇帝很头疼,当皇帝容易么?跟天斗跟地斗(各种自然灾害),跟爹斗跟娘斗,跟兄弟斗,跟大臣斗,好容易朝堂安稳了,又tmd来了这茬兵祸!皇帝在心里爆着粗口。儿子们摩拳擦掌有之,献计献策有之,推荐门人有之,他家十八弟还唯恐天下不乱的想去平安州走一遭,皇帝的脑袋涨成了一锅粥,留下太子,把其他人赶走了。

徒忻拎着他弟弟踱着步子回去了,一溜侄子早见怪不怪,但是也失去了与皇叔谈心,拜托皇叔在父皇面前代为说好话的机会。徒愉抻胳膊抻腿地争取自由和形象:“不是说了不这样对我的么?”徒忻一脸悠然:“不这样,咱们怎么脱身?”徒愉翻个白眼,跟着徒忻上了他的大轿,轿子极大,装完了两个人也不显得挤,里面还能摆得下茶点,抓起茶盏灌了一口:“又拿我当幌子。”

“你真想过去?”

“有点儿……哥,你说我行不行?我不添乱,就看着也是好的啊。”

“那里只怕已经乱得不用你添了。”

“啊?”

“你老实呆着罢,那块地方,事儿邪了。”

“?”

这是徒忻大婚后两后首次这样单独面对面地坐着,时近冬天,这次见面的地方是徒忻的书房,贾宝玉是被短笺戳过来的。书房短榻上摆着茶炉子,徒忻慢悠悠地煮茶。贾宝玉脱靴上榻与他盘腿对坐着,两人从见面就没说话。终于徒忻斟好了茶,送到贾宝玉面前。

茶是好

137、噩耗不断人进京...

茶,闻着就舒心。贾宝玉的心情好了一些,缓啜了一口,放下茶看着徒忻,人没怎么变。徒忻看着贾宝玉,憔悴了。还是没管住手,拉着贾宝玉的手轻轻抚着:“连这儿都瘦了,也不照顾好自己。”贾宝玉回了手,别头看着窗外枯叶自树上飘落:“瘦些倒好。”徒忻道:“你何须忧心?”虽然也不看好王子腾,但是徒忻对于朝廷的武力还是有信心的,号称两万多的人马摆在那里呢。说到这里,徒忻又有点小得意,长公主的准驸马,还是能少受很多牵连的。看着静静的侧脸,又有一点伤感。

徒忻又道:“圣上与我们又细算了一回,照你写的那些,平安州就算全州皆反,也顶不过明春。”毕竟是他家的事儿虽然这句话不能说出来,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是懂的,徒忻也非常关心这场战事。在他心里,开始还真没把这个当回事儿。其实,如果不是自家亲朋好友陷在了里面,贾宝玉心里也是悠然的,明显的实力不对等,又没有国外势力干预帮忙,己方虽然有猪,但是长人脑的也不是没有,最后的胜利必然是朝廷的,实在不用担心。可谁叫现在倒霉的主将是亲舅舅呢?

贾宝玉转过头来:“我只怕……最后是必胜的,这胜却不是我舅舅的。这点子小事,到如今还没个捷报……”这样的‘猪’将还能再让他当主将?虽然王子腾也是受了不少牵累的。徒忻垂下眼,端起茶来细闻了一闻,含了一口慢慢品着,才轻轻咽下:“他与圣上几十年的情份呢。”贾宝玉轻喟:“爱之深则恨之切,说不得,这事,我不能坐视。”然后又问徒忻:“殿下知道张炯么?”徒忻还真没听说过这人,不知道贾宝玉为什么在这当口有此一问,追问之下知道了他的事迹也是目瞪口呆,贾宝玉终于笑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