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98(1/2)

的,皇帝保守估计一下,一仗下来张炯差不多贪了他二十万银子,这还不算张炯打仗期间明抢不上交的。

贾宝玉回到家里,受到了大开中门的欢迎。被赖大、林之孝等管事拥簇着捧着进门

147、回到京中各听赏罚...

,被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等管事娘子接着送到贾母跟前。地下早铺了拜褥,贾宝玉兜头就扑到贾母跟前:“老太太,我回来了。”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王熙凤并姐妹们都在,此时陪着贾母一道欢欣落泪。贾母把贾宝玉拉起来到自己身边坐着,细细打量,另一边王夫人早移了几步去看儿子。

皇帝都觉得‘黑了瘦了’吃苦了,到王夫人这里,简直要心疼死。王子腾出事,本来王夫人还要让贾宝玉在京中斡旋一下的,但是想到儿子居然以身犯险,而哥哥没照顾好自己的儿子。贾宝玉的凶讯传过来的时候,王夫人当场厥了过去。接着就是各种不好的消息,王夫人整个人都斯巴达了。

贾母还问:“吃苦了罢?偏要上赶着去,我与你太太在家里听着你的消息,心里是什么滋味你想过没了?”王夫人打量着儿子身上,一袭府绸褂子,根本不是原先带的上等宫缎的那件儿,针脚也差很多,腰上的绦子还是原来的只是已经褪了色,脚上的靴子、头上的簪子全是次货,带回来的行李较之家中三等仆妇下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也正常啊,贾宝玉同学当初就是开了官仓由乱兵抢的,他住的屋子算是最好的,人家高级抢匪也识货,先往大屋子里抢去了,抢不走的就顺手一砸一撕幸而还没来得及烧就被巷战了,贾宝玉的家当可不就毁得差不多了么?

王夫人对贾母道:“人回来了就好,叫他去见了老爷他们再梳洗换衣裳罢。估摸着等会子就要有人来看他了,一早上又是进宫去,怕也不得吃饭。也到饭点儿了,老太太这里也该传饭了。”贾母一迭声叫厨房做饭,王熙凤连忙道:“还是我去看看罢,宝玉想吃什么?”贾宝玉这才注意到王熙凤,她瘦了不少,脸上的线条也显出了刚硬来,联系到前阵子发生的事情,知道她最近过得也不大好。起身对王熙凤道:“有劳凤姐姐了,是吃的就成。”听得众人俱是一愣,他已经跑去见贾政了。贾政看他风尘仆仆的样子,想到如今家中的形势,叫他先洗澡换衣服等会儿再说其他。

秋纹、麝月、绮霰、小红等早站在院门儿上迎着了,洗澡水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大浴盆已经清洗备用了,衣服也备下了。回到家里真是舒服,一路上风餐露宿的,这会儿仰卧着泡在热水里,秋纹还在给他洗头,贾宝玉真想哼哼两声以示庆祝。重新穿上柔软顺滑的衣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戴上网圈儿别上支簪子,探春给做的新鞋极其合脚,秋纹还翻出个金丝香囊来给戴在腰上。

一般打扮完了,再去展览给一群女人看。饭摆在贾母那里,还是按照以前的座次,探春、黛玉等吃得少,一会儿就吃完了,贾母也

147、回到京中各听赏罚...

搁箸了。贾宝玉许久不吃这样致的饮食了,在军中他受到的是高规格的待遇,衣食住行比张炯还要好,只不过因为整体水平不高,比起京中总要差些。军中倒也不缺鸡鸭鱼肉之类的食材,厨子的水平却不高,调料也不好,有好东西也做不出好滋味来。是以贾宝玉吃着以前腹诽过的食物,现在是感动得泪眼汪汪的。

王夫人看儿子饭量也涨了,吃饭的速度也变快了,喝烫的时候舌头都烫着了,又是一阵难过。贾母又指挥着:“那道云林鹅给宝玉端去,汤呢?不会给他吹吹?仔细着,别烫了舌头。”

贾宝玉堪堪吃完饭,外头说老爷叫过去。贾母着几个老嬷嬷把他送过去,王夫人又与贾母一起把李贵扫红叫来问话,两人也要卖个好表个功,把一路艰难夸大了十分,把贾母与王夫人心疼得半死。贾母抹泪道:“从落地就受过这么大的罪。”王夫人了旁陪着哭,心里骂着哥哥,骂完哥哥又想着给儿子进补。

贾宝玉那边与贾政还没说两句话呢,对他封赏的圣旨到了。

148

148、宝二爷新封一等子...

“贾大人,哦,现在是爵爷了,快接旨啊~”夏太监笑得一张老脸成了一朵大菊花,“奴婢给您道喜了。”这家伙一到,全家跟着乱套,重新穿衣戴帽,除了贾珠还没回家,连贾琏都跟着过来跪着接旨。当然女人们还是在贾母跟前聚着。

贾宝玉还在发呆,他拣了个大便宜,被封了个一等子爵。位置不算高,但是对于只办过这么一件大事的贾宝玉来说,这赏还是太厚了。旨意下来,贾宝玉再淡定也不由张大了嘴巴,被贾政在后腰上骈指一戳,贾宝玉仰脸问夏太监:“旁人都得了什么赏?”夏太监把圣旨一合,捧着往前走了一步道:“张大人做了散佚大臣,没办法儿,他那个人,御史能说道的太多了。旁人都不及您呢。快接旨吧,奴婢可等着回去缴旨尼。”

天上掉下个大馅儿饼,这样的馅饼敢吃的是傻子!主官没得爵,你个跟着混日子的还能得这样的好处,想死么?!贾宝玉十分忧愁,夏太监对贾政道:“老大人看看,咱们的驸马爷这是不是欢喜得傻了?”贾宝玉听了,忙道:“我得上折子辞了这个。”夏太监道:“那也得先接了旨呀。”一波三折的太监调,听得贾宝玉心情更恶劣了。

虽然皇帝说得很明白:“其功有四:举张炯,炯定平安;赴险境,为君分忧;亲操戈,杀敌有功;亲坐镇,保境安民。”贾宝玉的爵位比他伯父的还高,再住在一起,就很不相宜了,皇帝大笔一挥,赏了座府邸下来这赏也未太重了。

没办法啊,张炯的事情,皇帝虽然说不追究,但是也没明着斥责御史,御史们好不容易逮着一个不怕报复的还不往死里参。张炯不属于皇帝离不开的人,只有在有兵事别人拾不了的时候才会想到他,太平盛事,用着他的地方实在太少了。这么个好靶子,新官上任的新任左都御史会放过才怪!组织人手,表达自己的正义,作为同辈人,左都御史知道张炯的黑历史,也与唐佑通过气了,以此毫无忌惮。皇帝没办法也不愿意捧张炯,只好转而表扬别人。

要说这种不太名誉的事情,也是可以藏着掖着的,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想的东西就要多一些。比如,皇帝么,需要的是文治武功,文治,皇帝自认做得不错。到了武功为里就坏了,他不知道是命太好还是命不好,登基到现在也就只遇着这么一件事儿,要是把这个给抹了,他就没什么可以书写的武功了。实在不甘心!总要弄个人来表扬一下,以示在皇帝在武功方面也是领导有方的。

皇帝还有另一重意思,他自认是个‘明君’,至少是个‘明白君’,阻止这些人抱团是不可能完成的。你家有儿有女是吧?儿子要娶媳妇儿闺女要嫁

148、宝二爷新封一等子...

人吧?你个公府的小姐不能嫁个一穷二白没家没业的乞丐吧?你个未来侯爷不能娶个村姑吧?总要门当户对吧?一门当户对,可不就结成关系网了么?人在网在,是不可避的。但是皇帝想要用的人,那也得相对的干净清白,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让他们不住一块儿。这样至少看起来就不是一家人,各自成了一个小家庭,很多时候就容易分得开了。

当然这些贾宝玉都不知道,他只怕自己扛不住这个‘福气’,夏太监再四催着,贾政还在拿儿子练二指禅。贾宝玉拍拍膝盖爬起来接了旨,贾家一片喜气洋洋,夏太监得了个二十两的大红包,喝着今年的贡茶,笑得见牙不见眼。那边林之孝指挥着撤去香案,赖大飞奔去贾母处报喜,单大良叫人准备鞭炮这个被贾宝玉拦下来了。

贾宝玉对夏太监道:“劳您等一会儿,我写道折子您给带过去。”贾宝玉匆匆写了封谢恩折子,固辞这个爵位,这不是闹着玩儿的,他先写自己年幼不堪高爵,又写自己荐的张炯虽然打赢了仗,但是物议沸腾,然后是写自家情况复杂(写这一点的时候注意到不实写贾琏名声不好,只是隐约提及了一下),最后说,前线拼杀的将士还没得赏,自己这个打酱油的只是路过给了别人一板砖,实在不值得这样的表扬。写完一抹汗,让夏太监给带回去了。

皇帝抖开奏折一看,字迹还算工整,问夏太监:“他是现写的?”夏太监低眉顺眼答道:“是。”皇帝玩味地看着这份折子,对唐佑道:“你这个学生倒是有趣。”命唐佑再拟了道旨,说皇帝很明白谁该赏谁该罚,不用贾宝玉操心,同时说‘毋效三辞之庸人’。

贾宝玉硬着头皮接了旨,还得写个谢恩的折子,必然谦虚一番,谢过君恩比天高比海深,自己肝脑涂地不足以报其万一,以后一定继续为建设一个和谐的封建主义兴旺帝国奉献终身云云。搬出荣国府,那是他梦寐以求的好事儿,然而还是不可以马上同意接受爵位搬家,原因也简单,贾母还在、贾政夫妇还在,自己不能‘不孝’,所以请皇上回成命。

皇帝看了折子,对唐佑道:“他想得倒多。”唐佑道:“他年纪小,经过的见过的也少,骤然得蒙降隆恩,怕是吓坏了呢。臣也是看中他这一点,什么时候都记得本份,奉亲至孝。自古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倒要贺陛下得一可用之臣。”皇帝大笑:“你也向着他。这事儿交给你办了。”唐佑应下了,领着夏太监,重又捧着子爵的服色配饰出了宫。

贾宝玉家里鞭炮还没放,

148、宝二爷新封一等子...

一家大小等着最后的决断,厨房里的厨娘都准备好了杀鸡宰鸭办酒席,贾宝玉院里的丫头婆子等着打包行李,家下仆人算计着走门路讨好主子跟着去当子爵府的奴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