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0(1/2)

避战,一驱不走黄巾,二平不了贼匪。扬州多有轻侠狡桀之士,各自拥兵自重,为祸百姓,极为猖獗,以郑宝、张多、许干三人尤甚。我等粮草充沛,士气高昂,兵马锐,何不在平息黄巾战乱后,一边鼓励农人春耕犁作,一边由主公亲自率兵,一鼓作气将这些沉珂顽垢一并讨伐,自然而然地叫百姓归服顺从?”

燕清的确漏了这些在他们眼中已经沦为肥羊的地头蛇,毫不犹豫地表示了赞同。

又莞尔道:“我曾观,光是寿春城郊就有大量待垦荒田,更何况是整个扬州境内?如此暴殄天物,着实叫清心痛不已。只叹稀缺民夫!这黄巾军来得不早不晚,正是时候。”

粮食充足,不怕要养多些俘虏,况且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燕清只要他们老实听话,肯恢复老本行,做回土里刨食的生计,就愿意分给他们土地,再发放农具给他们垦荒。

而并无必要把这些人编入伍。

光是人数吓人又有何用?不照样被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打得晕头转向,落花流水。

史上的曹操得了这十来万青壮后,也是在他们回归务农这这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反观集其锐编成的青州兵,虽被美其名曰骨干力量,其实战绩惨淡:跟吕布军交锋,就全无斗志,一触即溃;曹操稍微势弱,就目无军纪,劫掠百姓;曹操逝世,就没什么人使唤得动他们了。

郭嘉略作沉吟,也认同了燕清的打算:“要充沛兵员,当从这些颇有战力的贼匪身上下手。”

燕清深以为然,更觉事不宜迟:“清这就写信,请主公来跑这么一趟。”

郭嘉却将手随意一挥:“何须多此一举?”

燕清这就不明白了,惑道:“此话从何说起?”

郭嘉却意味深长地盯着他看了会儿。

直到燕清约莫感到几分毛骨悚然,才慢条斯理地咬定:“依嘉所料,不出三日,奉先大人必将亲至此城。”

燕清:“……如何见得?”

郭嘉不理他的虚心求教,直接将最后一个包袱也利索地抖开了:“首位心腹大患,当数曹兖州。去岁可凭一郡之力伐一州之贼,固有帐中能人异士如过江之鲫之故,却也与其勇决有谋、广结豪杰有关。虽现仅乍露头角,甘为袁本初驱使,其心却图谋极大,绝非久居人下之人,断不可小觑!”

郭嘉洞若观火,将曹操所象征的巨大潜在威胁可谓是看得清清楚楚。

在客观点评完后,郭嘉建议道:“一旦纵他安心休养生息,壮大己势,后果不堪设想!然袁本初与公孙伯圭西胜负未分,自顾不暇,自不会与这位看似安分守己的盟友翻脸;我等虽有击他之力,却师出无名,亦同在站稳脚跟的关头,不宜无故发起战事。”

在燕清目瞪口呆的注视中,郭嘉将手中重扇潇洒地唰一声彻底展开,痛快说完:“然曹父早年举家避祸徐州,何不从徐州伯那头寻求突破,伺机买凶下手?”

第66章风驰电掣

燕清表示,对郭嘉的每一条建议,他都会认真斟酌,悉数采纳,严格执行,再亲自保障每个细节都能得到确切落实。

尤其是最后一条绝世好计,简直不干不是人。

就算曹操郭嘉在之后再在机缘巧合下看对了眼,生出几分惺惺相惜来,哪怕曹操再见才心喜,梦寐以求,只要他不想被口诛笔伐,唾弃背离,之间横亘着杀父的血海深仇的这俩人就绝对做不成君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