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8(1/2)

瓒做个参谋,不叫他被迷惑得如此之惨。

可惜刘备远在青州,刚升任平原国相不久,内忙于梳理政务,外急于抵御敌寇,唯一的喘息功夫,还是得与袁绍新建的盟约所赐。

等他得知切实消息,木已成舟:周瑜走马上任,不仅被派至青州来做他同僚,所带的部曲也在关靖的馊主意下被悉数打散,编入各个军中,初衷竟是避周瑜心有不轨时可联合他们起事。

不过对刘备这份几欲呕血的心情,燕清也暂无暇关注了。

显然曹操也非常清楚这份联盟关系应时势而生,实则脆弱得不堪一击,为求兵贵神速,在一安顿住公孙瓒这桩后顾之忧后,立即劝说袁绍出兵。

他原就未想过,本质上是敌非友的公孙瓒能真提供什么援助,只让他被盟约所困,不好趁袁绍倾巢而出,与吕布交兵之际,袭击后方罢了。

于是在二月刚至的时刻,一直摇摆不定,踟蹰不前的袁绍终于被他说动,下定决心启兵伐吕。

第116章优劣互换

当双方都兵盛粮足,有意天下,却被对方限制住扩张步伐时,交战就成了不可避的事。

对雄踞三州,占尽河南战略要地,右边只得一个风烛残年的陶谦,左边则是守成不动的刘表,下边虽有山越横截,却丝毫影响不了大局的吕布势而言,这场交锋拖得越后,实力差距就会越大,对他也更为有利。

他大可以先不参合进河北一地的几势相争,一边等他们互斗,一边游刃有余地先往别处发展:以他所处的关东地区的核心位置,既可直入司隶,轻取皇帝;亦可挟恩屯兵徐州,守株待兔;甚至可倾力南下,进犯荆襄……试问现有哪方诸侯,在单打独斗的情况下,对上来势汹汹的吕布势还能有还手之力?

曹操自然不可能不看穿这点。

对袁绍而言,状况就要糟糕得多了:跟史上他平定河北,手握并、冀、幽、青四州,有几十万大军,粮草丰沃,宣布跟曹操决裂时的情形完全没法比的是,目前真正被他彻底掌控的,就一个冀州罢了,和青州的平原一地罢了。

可这一仗却不能不打,因为时间差根本没有机会存在:不趁着吕布尚未在兖州站稳脚跟,联合公孙瓒将其驱赶打压,难道还再等个一年半载,顾着惦记那随时可取的河南尹,却叫贪得无厌的猛虎养足了力,再逐步蚕食掉其余势力吗?

在同样的时间段里,只得冀州一地,且面临内忧外患的袁绍,哪怕竭力积蓄实力,也是绝不可能拼得过吕布的。

倘若现三方混战的青州,也被吕布所夺,那被围堵合困在河北的这三股势力,就只剩下苟延残喘的余力,连一线生机都不会剩下了。

从兵法来看,最佳出征时机,应是对手准备不及,实力上有所欠缺的时刻,而不非得等到自己准备就绪。

除此之外,袁绍不得不被动发兵,仓促出战的原因,就是这脆弱不堪的联盟关系:满眼私仇,不知远虑的公孙瓒随时可能撕破脸皮,趁后方空虚袭击冀州,要暂时稳住他已是不易,岂能不尽快奋力一搏?

好在没有公孙瓒的呼应,那并州的黑山军张燕便独木难支,纵使有心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后方暂算安稳。

因心里早有准备,在得知这讯时,已入驻修复一新的甄城、不必再在营帐里委屈的众人皆都悄然无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