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1/2)

,竟毫不动心,真不知你是柳下惠还是榆木一块?若是你有意,我不若给你们赐个姻缘如何?”

“陛下!”裘振倒有些急了:“我自幼同陵光一起长大,在我眼中,从未觉得他美或是丑,亦除了兄弟之情,绝无他想,还请陛下不要开微臣的玩笑。”

启昆帝见他真的急了,也有些好笑,便道:“那此事便作罢吧!”

公孙晋捋了捋胡须,不知孙儿那边处理的怎样了?

今日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十名参赛的学子登上回雁台,顿时引起一阵骚动。

这十人,俱都是品貌俱佳之辈,还未开始,就引得众人赞誉。

各自坐定后,晏太傅展开写有辩题的卷轴。

“如果一个国家,连年战乱,战争结束后,怎么安抚百姓,凝聚人心?”

众人沉吟半晌,便各抒己见。

有人站起来向太傅一拱手,道:“学生认为,要让百姓多多开垦荒地,努力生产,鼓励生育。”

有人说:“学生认为,战争使人口减少,为了便于统计管理,应该将人口集中在大郡县,统一户籍,禁止流民。”

苏严站起身来,道:“俗话说,君子应该修德政。连年征战,朝不保夕,百姓流利失所,无心耕种之事。首先要让百姓意识到天子以仁政治国,安抚乡绅大族,减轻税负。以维持各地稳定,利于百姓休养生息。”

又有几人抒发见解,仲仪最后一个站起来,向太傅行礼后,方说:“学生认为,战后休养生息之策,有三点:第一点便是减赋税,给百姓分田,刺激其从事生产的积极性。第二点便是要由适应战时的中央集权过度到适当分权,各地整顿吏制,给予相对发展的自由,也可让当地官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第三点便是要加强教化,增进通商。纵观历史,我朝周边各国除了那刚刚知晓的宿,其他的北荣,东瀛等亦大多处于蛮荒不化的状态,依靠游牧渔猎为生。若是能够加强交流,使其通过学习,逐渐开化,享受到耕种自给带来的好处,便不会贪恋一时的战争,而会做长远打算,这也是减少战乱的根本。学生以为,宿派遣留学生来我朝,便是明智之举。”

仲仪一番话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实在是比其他人高明很多。

启昆帝点头道:“此子不错,公孙钤,这位是?”

“回陛下。”公孙钤此刻坐在启昆帝身边,听他提问,便做答道:“此人名叫仲仪,乃天枢人士,在经济系读大二。”

启昆帝陈赞:“年纪轻轻,见解不俗,甚好。”

公孙钤也点头称是,为好友能得启昆帝青眼而欣慰。

“第二题:对于商业,应该抑制还是鼓励?”晏太傅再次提问。

众人议论纷纷,一人起身道:“农业才是立国之本,学生认为,商业是末流之技,若是过于重视,恐怕是本末倒置。”

又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商业能够养活很多人,作用也不容小觑。

仲仪道:“学生认为,发展商业有百利无一害。”

“何以见得?”刚才反对商业的学子问道。“自给自足,耕种桑麻,这是古时圣贤皆赞誉的生活方式。”

“不错,农业万不可废,但是学生认为商业有诸多好处。当耕种所获的粮食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样就会有一部分人离开土地,剩余的人也能养活全国的人口。而这部分人便可以通过发展工商业,将各地的物资行程流通。北方的马匹,南方的丝麻,东方的渔产,西方的铁器,有了这些,才能跳脱出固有的生活范围,提高百姓整体生活水平。况且我钧天物产丰富,通过商业与外国交流,赚取大量钱粮,充盈国库,增强军事,岂不是大大有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